微信是成功的嗎?如果有人問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互聯網從業人員都是投來鄙夷的目光。如果微信不成功,你給我舉出一個成功的例子出來?
騰訊缺錢嗎?如果有人問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從業人員都會冷冷的說說“呵呵”。如果騰訊缺錢,你給我舉出幾家不差錢的公司出來?
不過,如果深深的思考,也許微信真的不能說是成功,因為微信擁有人氣卻沒有財氣;如果仔細看看騰訊最近的表現,也許騰訊正在面臨增長乏力的痛苦,否則,騰訊也不會在前不久的大會上頻繁的告訴大家真的很能掙錢。
賠錢賺吆喝:微信換代QQ,可商業模式沒有成功轉型
騰訊是一家值得尊重的公司,在產品創新上的能力極強,雖然屢屢被人罵為抄襲,但微創新并不是誰都可以做到,而且是屢次成功。
最令人佩服的是,在QQ還如日中天的時刻,騰訊自己就居安思危,以大無畏的勇氣開發與推廣微信這樣一個可能對QQ造成滅頂之災的產品。事實證明,騰訊的選擇是正確的,如今的微信的成功讓騰訊至少在近幾年不會被其他公司于同類產品上進行顛覆。
不過,微信對于騰訊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微信是騰訊已經擁有了QQ成熟的商業模式的狀態下發展起來的,但微信自己的商業模式卻絲毫沒有準備。顯然,套用QQ的模式行不通,而此后多次的探索都不成功,無論是移動支付,還是為游戲引流,或者推出增值產品,甚至后來做起微店,都只是賺到了吆喝而已。
路徑依賴:移動平臺不同于電腦,收集用戶不等于斂財
在互聯網時代,有一個非常互聯網化的思維模式,只要先把用戶群體做大,總會找到掙錢的途徑,即便一些互聯網公司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成功者們卻無一例外不是靠這個思路做大。
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因為平臺的變化,不想模式只搶用戶的方式好像行不通了。比如,以前在互聯網上風聲水起的360免費模式就在移動平臺上受阻,而小米、樂視等也已經改弦更張。至少從現在看來,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只是燒錢的,最終只會把自己燒死。
騰訊是互聯網時代的霸主,慣性思維非常嚴重,而路徑依賴的后果就是微信在移動端只開花不結果,雖然用戶量收集了不少,但錢卻一直賺不到。
看歷史:春秋時代,以戰車為平臺的戰爭,多是陣地戰,只要是國大民多,多數會獲勝,小國寡民只能被吞并;戰國到來,以騎兵步兵為平臺的戰爭,多是運動戰,就不再是大國人多的天下,獲勝者需要的是集小勝為大勝步步為營。
遭遇管道陷阱:微信讓運營商管道化,自己卻也在變成管道
當然,騰訊至今還財大氣粗,僅是燒錢也可以維持很久很久,就把微信待字閨中做個啃老族,也沒啥大問題。但是,比商業模式不成功更麻煩的是,微信這種OTT業務在把運營商的網絡服務徹底變成管道的同時,自己也不可避免的在管道化。
移動互聯網依托在移動設備小平臺上,多任務操作受到嚴重影響,互聯網上的那些盆盆罐罐都難以擺放的開,電信運營商們是依靠網絡使用來賺取足夠的商業利潤,被管道化后,運營商們的收入銳減,但其最核心的資源還在,不至于爆發生存危機。
微信的使用讓運營商變成了管道,但微信自己在用戶的使用中實際上只是替代了運營商原來的業務平臺,用戶使用微信之后,原來的運營商單一平臺被分隔出兩層,運營商和騰訊各占一層,而騰訊占的這一層卻正是被微信干掉了商業價值的那一層。
管道化對運營商是切膚之痛,而為互聯網公司卻是切腹之命。微信的管道化趨勢讓騰訊騎虎難下。
立足不穩:以語音為基礎的互聯網應用都不會有大的前途
微信創始就是靠語音對講來吸引的用戶,而后來也一直無法割舍語音情懷,這本是區別與QQ的重要標志,也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實時在線紅利,但是,除了電信運營商依靠提供通話管道掙錢以外,互聯網公司卻始終沒能在語音上有所作為。
要知道,互聯網公司幾乎改變了一切,連電視臺現在都戰戰兢兢,唯獨廣播電臺春風依舊,那些網絡電臺至今也沒有對廣播構成實質性的沖擊。
同樣,在產品方面,所有語音類的產品的生命周期都很長,但語音類產品的增值服務卻很難開發,大多數聲音類的產品功能比較單一。
在中國,文字型的業務價值都是遠遠超過語音類,運營商也是如此。當年的中國移動在各種業務創新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唯獨語音增值業務非常少,增值也不多,被寄予厚望的語音留言始終沒有起色,倒是短短幾十個字的短信大紅大紫。
微信一直要在語音上有所建樹,是肯定可以做到的,但語音做大之后卻僅僅是做大,實質性的公司貢獻并不大,何況,用戶的通話免費,僅僅是對騰訊而言,運營商們還是要收取最底層的流量或者網絡使用費的。
結合微信管道化的趨勢,在語音業務方面,微信做的越大,騰訊自身的壓力會越大,運營商只是少收了錢,騰訊卻徹底收不到錢,更為嚴重的是,不僅微信收不到錢,連QQ的錢也會收不到了。
寄生于運營商大樹,卻想伐倒主干
在沒有微信之前,QQ曾經和基礎電信運營商們和平共處,即便因心跳機制等產生過糾紛,但合作遠遠比競爭多得多。
可是,隨著微信的發展,騰訊與運營商的關系越來越微妙,以至于現在微信一旦出現系統問題就被有人懷疑是運營商下絆子。甚至,正是因為這層關系,中國聯通屢屢聯手騰訊在流量上發招,幾乎成為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典范。
不過,騰訊自己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在為微信不斷添加新功能挑戰運營商的同時,也謹小慎微的進行試探,但占據運營商陣地的目標卻始終沒有改變。
阿里巴巴利用士兵突擊沖進了金融陣地,在看似牢不可破的銀行業里帶領互聯網集團軍打開了缺口并站穩了腳跟,那是因為電商與銀行的關系雖然密切,但仍然只是共生的關系,如同狼狽,一起搶食自然最好,如果少了哪一方,另乙方也可以獨自支撐。而且,阿里巴巴與電信運營商的關系更像是如魚得水,電商帶來的巨大流量成為了運營商的新寵,運營商的4G移動寬帶建設和寬帶中國戰略更是電商向縱深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微信與運營商的關系卻是樹干與樹葉,樹葉像獨自面向太陽而把樹干砍掉,怎么可能?樹干倒了,葉子一定會枯萎。微信不管怎么折騰,始終擺脫不了從屬與電信運營商業務的地位,更何況中國移動的融合通信業務即將推出。
如果騰訊希望與運營商達成合作共贏,最好的方式便是申請成為虛擬運營商,通過雙方的利益共享機制來實現移動互聯網上的新均衡,可是,騰訊為了實現自由自在的假運營商狀態,希望一直成為不是運營商的運營商,錯失定價權與談判平臺,未來與運營商的合作會越來越難。
微信已經成為騰訊最大的難題。微信做得越好,騰訊的未來就越黯淡;微信如果做不好,騰訊的敵人們就會群起圍攻聚而殲之。如何破局,確實值得騰訊的管理團隊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