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6日),年輕的“叫個鴨子”第一家自提門店在北京建外SOHO開張——之前,其粉絲主要是在微信上“叫鴨”,而之所以選在這,據說是出于黃太吉創始人赫暢的邀約:“我們要把這兒做成互聯網思維一條街!”據其稱,他們一年內在北京還會開4、5家這樣的自提門店,布局在東城、西城、亞運村。每一個自提門店下可能有3、4個配送點。產品下一步正在研發鴨零件,準備做塑封包裝的售賣。
你可能還沒聽過“叫個鴨子”。它是做烤鴨外賣O2O的,廚房在北京工體,以此為中心,頂著沒節操的名字,滿北京城地送鴨上門。
十年百度門下,突然去做“鴨”
“叫個鴨子”的創始人、CEO曲博,85年生,北京人。2003年9月,18歲的曲博成功創辦和運營了燕姿歌迷俱樂部,2004年進入百度,做社區、策劃營銷,在百度從業10年。
2010年,曲博的朋友借世界杯的事件營銷開了一家酒吧,賺到不少錢,這讓他看到現在顛覆傳統市場有很大機會,“年輕人如果有一次創業機會是很好的。” 2
014年3月,曲博跟他小伙伴開始籌備“叫個鴨子”,5月開始試運行。最開始送了100份產品給互聯網、媒體圈的朋友,此后基本是靠口碑傳播積累用戶。7月,“叫個鴨子”估值5000萬,7月底完成了600萬的天使輪融資。8月12日,微信“叫個鴨子”個人號用戶好友超過5000人,回單率達60%,日訂單量過百,按單飛套145元、雙飛套288元的價格,單日流水約兩萬元。
曲博說:“選擇600萬,大致是我一年半的運營成本,沒有要更多的錢。選擇投資人一則看投資團隊怎么給平臺帶來更大的收益,二則更重要的是誰會懂我。投資人不會管我,他們只會跟我說,‘我在哪幫你叫了個鴨子。’”
曲博向虎嗅披露了600萬背后五位以個人身份入股的“天使”:百度副總裁李明遠、華誼總裁王中磊、天圖資本的朱擁華、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娛樂工場董事長張巍。 他們顯然不是單沖著“叫個鴨子”的味道能冠絕市場而來。就味道而言,“叫個鴨子”還有待眾多食客評價,見仁見智,但上市幾月后,它體現出的品牌(用戶)運營創新性與活力確實令人側目。可以想見,它與曲博等核心成員的百度(社區運營)背景有直接關系。
互聯網思維的一個側面:強調自傳播性
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談到所謂“互聯網思維”。“叫個鴨子”把互聯網思維定義為自傳播性,分為三塊,要點如下:
1.產品:#好的產品會說話#口味是核心,安全衛生是保障,并保證產品快速迭代和包裝、產品形態的創新。
2.服務:以用戶為中心,人格化服務,對服務團隊充分放權,讓團隊能及時變通適應用戶需求。
3.品牌:90后團隊堅持“跟鴨死磕”的文化,與用戶深度互動,做有網感的品牌。 傳統營銷是告知消費者,并轉化為行動,而自傳播性的點在于怎么讓消費者還樂于分享、參與。“叫個鴨子”抓住這個點,想方設法把自己變得好玩,然后推動用戶#自己動#,而不是扯著嗓子大炒90后創業、O2O等概念去營銷。
如何去理解自傳播性在“叫個鴨子”創業初期運作中的體現呢?
#名字很關鍵#“叫個鴨子”的名字就很有自傳播性。據曲博稱,王中磊之所以將個人的“處女投”投到“叫個鴨子”上也是因為被名字觸到了G點,他跟曲博說:“你知道么,每天有很多人鼓動我投資,我聽了后都覺得特無趣,直到有一天聽到‘叫個鴨子’,我就在那哈哈大笑……”
#制造話題#曲博說,我們以后可能做草莓味的鴨子。就產品本身來說,鴨子好吃是基礎,這個就會有人分享,但還不夠。而草莓味的鴨子卻能形成話題,讓人們分享、參與討論,這就是產品里吻合自傳播性的部分,就是個噱頭,但能讓你跑得更快、更遠。
#積累品牌#“叫個鴨子”說他們的品牌文化是“跟鴨死磕”,真是要把“鴨”玩兒壞了。他們把“鴨”元素貫徹到各處細節:例如頭牌配送小哥叫“鴨王”、“鴨綠江(粥)”等產品的命名全圍繞“鴨”,消費者看得到的地方,配送的#二奶車#、配送人員的服裝上全是logo、slogan,隨餐還送小黃鴨肥皂(你懂的~)。送餐人員轉身走,背后是“鴨子走了”、“就你鴨(丫)跑得快”。“叫個鴨子”的粉絲是“鴨血粉絲”,讓人有代入感,全方位的品牌化有極強的心理暗示,易于人形成對品牌的心理認同。
#人際傳播#“叫個鴨子”一開始選擇的是微信個人號和電話作為訂餐的方式,公共號是個人號滿5000人后才開的。正常的企業都會直接用公共號去運營,而公共號的傳播途徑是點對多的。個人號能在朋友圈中與粉絲互動,存在于人際網絡之中的,朋友圈的互動更增加用戶粘性,分享則容易引發病毒式傳播。
#挖掘分享的動力#別人為什么要花費精力去傳播這個東西,一定是有所感觸或有所得。“叫個鴨子”90%的顧客是女性,8月15日,叫個鴨子發起了為期一個月的#鴨寨夫人選美#,發與鴨子產品合照參與。自拍照是朋友圈里最愛分享的內容,既讓用戶玩到了,還分享出去了。#心機鴨#連來應聘的人都不放過,所有來應聘的人不論是否錄用,“叫個鴨子”都會送他一張叫鴨代金券。這個事情會讓人有驚喜,就會想要去分享,讓應聘者和他的朋友們都對品牌更有好感。
如何保持“用戶運營”這個核心動力?
“叫個鴨子”團隊現在32人,核心團隊成員的背景主要是互聯網和廣告,還有一位在白洋淀的鴨廠專供雙黃蛋。職務種類上,除了行政職位外,主要是配送團隊和用戶運營(#誰叫客服那么土#)。
曲博說,用戶運營的團隊都是90后,他們不只是賣鴨子,他們是要跟用戶交朋友。他們很會洞察用戶,知道什么時候該窮追猛打,什么時候該晾著他,#鴨王御女法則#。原則上,曲博強調充分放權,“讓他們能夠隨機應變,權利放出去,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把控。”
說到這曲博講了個例子,有個顧客打電話訂餐時說:“之前在你們家點了很多次,都是送給女朋友和她父母的,自己還沒吃過。現在和女朋友分手了,我想自己點一只嘗嘗。”用戶運營小溫童鞋聽了覺得很難過,就給他免單了。曲博說,“我是很鼓勵他們免單的,每次免單就會有一個故事,品牌需要故事來積累。”
跟用戶交朋友“變態”到什么地步?甚至包括直接接觸客戶的配送團隊,除了要有“鴨王”出眾的容貌外,基本是盡力滿足用戶需求的M體質,帶包煙來,帶垃圾走都是必備技能。
此外,還有項技能是創造互動的話題點,曲博說想記錄用戶看到鴨子們的第一反應,“鴨王”就帶著土豪的Google glass去了。結果不知是“鴨王”用Google glass拍顧客,還是顧客用手機拍戴Google glass的“鴨王”,反正大家見面就玩兒起來了。
“叫個鴨子”對未來的一切幻想 未來就這么一只只地賣鴨子么?還有哪些目前可以說的秘密?曲博表示,此外還有幾個發展方向:
1.社群經濟模式:將品牌交由消費者共有
分眾化時代的一大特點是,信息傳播的高度發達,讓人群的聚集能更大程度地擺脫地緣、親緣、業緣的束縛,以志趣相聚。社群經濟的概念被羅輯思維炒得很火,其實就是品牌在互聯網時代的玩法。原來的品牌認同停留在對品牌的忠誠,而現在利用粉絲的聚合效應,拓展新的消費點和可能。
“叫個鴨子”社群的聚集不是招募信徒,而是找一群“同志”,交個朋友,玩兒在一起。聚集了這么一幫趣味相投的鴨血粉絲,就可以一起干很多別的事。
曲博介紹“叫個鴨子”的回單率有60%,用戶90%以上是女性,她們還有很多共同特征:“年輕白領”、“愛好新奇”、“樂于分享”……這些特征都有待挖掘和整合,從而可以針對性地開展粉絲經濟。
團隊主創成員有長期在百度運營社區的經驗,而對于未來社群的管理,提出了兩套方案:
第一種,地區鴨頭制度
以地區為單位,指派一個人為鴨頭,負責訂餐維護、拼單、組織活動等。但他是兼職,因為社群管理會帶去成就感、溢價價值,會獲得更多品牌的特權,類似包間使用、活動參與權、新品推出優先試吃等。
第二種,鴨血粉絲構成的鴨子王國
制定一套鴨王、鴨將等評級系統,有入會費。費用是為了建立一個門檻,測試彼此的心意,以此網羅價值觀相同、品牌認同度高的核心用戶。
這兩套方案初聽起來覺得很有道理,再一看卻讓人擔心過于樂觀。一群女人對一只鴨能有多忠誠,值得考驗。
2.“叫個鴨子”成外賣代名詞
天圖資本投資人朱擁華在被問到為什么投“叫個鴨子”時,給出了三點理由:
第一,對團隊放心;
第二,這實際是個外賣模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能輕一點,快一點;
第三,團隊對品牌的意識重過生意本身,這點我非常認可,有可能未來做到一定階段成為外賣平臺,當然鴨子是切入點,類似流量入口,從大概念上理解,有機會打造成可上門的美食外賣平臺。
不能確定的是,是不是真的有草莓味的鴨子?
是不是建加工廠,會不會收購上游的養殖廠?
“叫個鴨子”會不會做主題酒店? …… 虎嗅感覺,曲博的思路明確但不清晰,他知道他想要什么,但怎么做、能不能成還需要去嘗試。創業啊,就是這么給人留著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