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谷歌IPO交易在當時就是一場災難
8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天是谷歌上市10周年的日子,CNBC科技網站評論員鮑勃·皮桑尼(Bob Pisani)撰文回顧了當時谷歌公司IPO的情形,并稱那場交易是一場“災難”。
以下是文章的全文:
有關谷歌的IPO交易,有兩件事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那場“荷蘭式拍賣”在當時是個災難;并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谷歌到底是干什么的,也不確定谷歌上市后怎樣從眾多上市公司中脫穎而出。
這聽起來有些荒謬,但是想想在2004年,如果向人們解釋搜索引擎的概念絕非易事,雖然那時搜索引擎已經誕生有好幾年了。即便你能向人們講清楚搜索引擎到底是什么,他們也未必能夠理解,谷歌有何種神通能將其變成價值數億萬美元的產業。
谷歌在2014年8月19日IPO上市,當天并非是一個良辰吉日。谷歌修正后的IPO定價區間為每股85美元到90美元,其最終的掛牌價格為85美元,取了下限。這個結果多少令人有些失望,最后谷歌以此定價發售了1960萬美元股票。而該公司原本計劃的是,以每股108美元到135美元的價格發售2590萬股股票。
掛牌首日,谷歌股價報收于100.34美元,與IPO定價相比上漲了18%,表現還算不錯;但對于這家被許多人視為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最熱門的科技公司來說,這種表現顯然談不上驚艷。
之所以有此結果,部分原因在于谷歌的上市方式。谷歌堅持使用備受爭議的“荷蘭式拍賣”上市。在“荷蘭式拍賣”中,投資者需要輸入他們想要購買的股票數量以及價格,之后,出價最高的投資者可優先購得股票,直到所有股票賣光時為止。
顯然,谷歌創始人心中的公司價值與投資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并不那么相稱。
另外一個原因則在于,谷歌上市時,整個交易市場處于低迷狀態:納斯達克市場處在多年的低點,科技類股陷入了“失速”狀態,多家科技公司IPO交易都已被推遲或取消。
巧的是,谷歌背負著負面公關新聞的壓力,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其如何登記那些已被授予現職員工和前員工的股票一事提出了質詢,以及塞吉·布林(Sergey Brin)不合時宜地接受了《花花公子》的采訪等。
還有一個問題便是,100美元的股價意味著,谷歌股票的市盈率達到了40倍左右。
從長遠來看,上述的問題都無關緊要。盡管這樣的開端帶著些許災難的意味,但在正是谷歌當時上市,讓整個股市蘇醒了過來。雖然在上市以前,谷歌搜索就已存在了數年時間,但IPO交易才使其成功地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而一旦人們開始使用谷歌產品,所有人便明白了谷歌搜索到底有多么強大。很現實的例子就是,當時很多人都從雅虎轉向了谷歌。至于Ask Jeeve等其他競爭對手,它們在谷歌面前更像是一個笑話。
同年年底,谷歌股價比其IPO定價翻了一番。
順便提下,“荷蘭式拍賣”在公司IPO交易中從未真正成功過。之前有其他幾家公司也使用這種方式,例如在2007年5月份上市的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等。對于美國國債的發售交易來說,這種方式很管用;但對于公司的IPO交易,卻從來都沒有管用過。
這是為何呢?因為華爾街堅信,讓大眾來決定一只股票的定價并不是一個好主意,他們認為按照公司的推理價值來進行定價要好得多。
但是,從某些公司IPO以后的股價波動來看,華爾街的方法可能也不是那么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