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利用推出了六年之久的反壟斷法來對外資企業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專家們稱,未來這一趨勢將加劇,因為政府正力圖對外資企業產品在中國的定價施加更大的影響力。
最近幾個月,中國反壟斷部門對外資企業發起了調查,調查對象從奧迪(Audi AG)和戴姆勒(Daimler AG)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等汽車生產商,到微軟(43.37, 0.51, 1.19%)(Microsoft Corp。)和高通(73.26, 0.71, 0.98%)(Qualcomm Inc。)等科技公司。不過有關部門一直沒有披露其具體的調查內容。
中國政府部門周一再度斥責微軟,警告其不得妨礙調查。微軟的一位發言人不予置評。
專家們表示,中國政府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外資公司對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客戶開出的產品價格通常高于全球其他市場的水平。舉例來說,配備Retina屏幕的最低配置iPad Mini在中國的售價約為470美元,而在美國的售價只要399美元。
外資品牌汽車配件在中國的售價也比在德國等其他國家要貴,因為在中國,許多汽車廠商堅持只允許通過授權經銷商來銷售配件,而在德國,消費者往往可以從開價較低的配件供應商手中購買汽車配件。咨詢公司Automotive Foresight董事總經理Yale Zhang估計,在中國,這些通過授權經銷商銷售的汽車配件價格比消費者從非授權渠道拿到的產品價格高出5-10倍。
一些外資企業把物業成本上漲作為在中國定價較高的理由。一些海外進口商品也面臨進口關稅和奢侈品稅。
律師事務所諾頓羅氏(Norton Rose)駐香港合伙人瓦哈(Marc Waha)表示,官員們感覺中國消費者被剝削了。
更大力度的審查(特別是過去一年)從一定程度上源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看到其他地方的人支付的價格。中國官方媒體曾在報道中批評過星巴克(77.53, 0.55, 0.71%)(Starbucks Corp。)和多家豪華汽車生產商在中國的售價過高。星巴克表示,高額的房租費用是一個原因,而進口豪華汽車也面臨高額的進口稅。
很多情況下針對的目標是在市場中占有主導地位、缺乏直接中國競爭者的外國企業。
但瓦哈表示,中國企業有望從中獲益。比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等公司可能從高通芯片更低的價格中獲益,構建中國4G移動網絡的國有電信公司也有望受益。華為正在尋求擴大其海外智能手機的銷量。
瓦哈表示,提出申訴的是中國企業。
華為發言人不予置評。
美國企業抱怨稱,它們被當成目標,這是不公平的。美國商務部今年5月致函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Jacob Lew)和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對中國反壟斷舉措表示日益關切。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和商務部的發言人周一沒有回復記者的置評請求。
中國負責反壟斷事務的官員們表示,北京方面并不僅僅關注外資企業。最近幾年,中國監管機構也處理了涉及中國烈酒茅臺以及水泥行業的壟斷行為。甚至連最緊要的國有企業也難逃政府審查:反壟斷官員針對中國家用互聯網接入一事調查了電信業巨頭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China Unicom (Hong Kong) Ltd. 簡稱:中國聯通(17.56, 0.35, 2.03%))和中國電信(55.5, 0.12, 0.22%)股份有限公司(China Telecom Co. , 簡稱:中國電信)。
被中國政府列為目標的很多企業都在別的地方面臨過反壟斷審查。微軟過去數年在美國和歐洲都面臨過違反反壟斷法的指控。高通公司也應付過歐洲和韓國的監管機構。
中國反壟斷專家王曉曄表示,高通公司和微軟目前被調查并不是因為它們是外資企業。她說,這是因為它們擁有市場支配力。王曉曄曾于2008年為反壟斷法的制定提出過建議。
王曉曄說,隨著監管機構越來越熟悉日漸復雜的案件,壓力很可能日漸增強。
一旦成為目標,相關行業和企業別無選擇,只能服從。與其他市場不同,外資企業無法指望從中國共產黨控制的法院哪里獲得太多幫助。
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China)前主席、律師事務所Sheppard Mullin Richter &Hampton LLP北京分公司執行合伙人齊默爾曼(James Zimmerman)表示,盡管迄今為止進行了大量改革并取得進展,但中國仍是指令性經濟,由首先尋求保證共產黨合法掌權的政治議程所引導。
外資公司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中國通過三個不同的國家機構來實施反壟斷法。商務部負責監督并購交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監管定價問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管理生產配額等非定價問題。
中國近期反壟斷調查的一個目標是國內豪車市場。該市場被外國品牌、尤其是德國品牌所主導。奧迪、寶馬(BMW)和梅賽德斯-奔馳擁有大約70%的市場份額。
官方媒體新華社去年8月份發表社論稱,外國汽車生產商通過主導市場并控制汽車零部件銷售,獲得了豐厚利潤。
很多汽車生產商已經作出降價回應。梅賽德斯-奔馳周日晚間表示,將把在中國銷售的維修配件價格平均下調15%。上周,奧迪宣布將配件價格下調至多38%。Tata Motors旗下的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 PLC)表示,將下調三個車型的價格。
寶馬是唯一還沒有降價措施的品牌,但分析師們預計它也將跟進。寶馬周一不予置評。
過去一年的其他調查涵蓋了從嬰兒配方奶粉到隱形眼鏡等各種產品。
6月份,中國阻止三家歐洲航運公司組建聯盟,稱這可能造成市場集中度過高。專家們將這一事件與2001年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舉措相提并論,當時歐盟利用其剛剛制定的反壟斷法阻止通用電氣(25.27, -0.08, -0.32%)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收購霍尼韋爾(91.36, -0.21, -0.23%)(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的計劃,盡管這兩家公司總部都位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