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健康和健身市場日益 火爆 ,耐克、Jawbone以及Fitbit等都推出了相關可穿戴設備,但隨著蘋果和谷歌的進入,這一市場正快速變化。硬件不再成為優勢,特別是追蹤心率、血壓等功能成為智能機標配后,軟件平臺將成為中樞,負責管理、分析以及分享數據。更為重要的是,在監管異常嚴格的醫療領域,蘋果和谷歌憑借實力和名氣可以贏得醫生信任,這是初創企業無法企及也難以實現的。
以下為文章梗概:
科技新聞記者麥克 迪坦博(Mike Dittenber)曾一直希望玩跳傘,但卻一直未能如愿。“唯一的問題就是我這150公斤的體重,超過了跳傘要求的體重上限”,他無奈的說,“去年春天看了醫生,還得到了更多壞消息:我處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臨界線。”迪坦博的醫生警告稱,如果不能快速控制體重,他就必須接受藥物治療。
“這給我敲響了警鐘”,迪坦博說。
迪坦博此前曾嘗試過去減肥中心,這倒是管事了一陣,但并未能持續多長時間。最終,他決定使用MyFitnessPal——一款能夠幫助用戶追蹤卡路里攝入量和健身情況的智能應用。“我還買了個跑步機,配合MyFitnessPal使用”,他說,“我不討厭跑步,也絕非談得上喜歡,但我能接受。”此外,迪坦博還購買了Runkeeper應用和Garmin Forerunner 220用于追蹤跑步距離和計算合適速度。自2013年6月開始使用這些健康設備并建立自己的數據庫,迪坦博已經甩掉了50公斤肥肉。
使用智能機作為健康應用數據中樞,追蹤、分析鍛煉數據已日漸流行。MyFitnessPal此前表示,旗下注冊用戶已達6500萬人。不過,這款應用的成功只是健康應用圈成功的一部分。2014年上半年,投入這一領域的風投資金達23億美元,遠超2013年全年數字。更為重要的是,包括蘋果、谷歌以及三星在內的三巨頭都將觸角伸向健康平臺,意在向消費者推出“應用+設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我們已身處引爆點”,健康和移動研究機構Park Associates分析師哈利 王(Harry Wang)說,“健康設備和應用經歷了快速增長,但其仍屬于相對較小的市場。如果新生態圈能夠吸引用戶,最終會推動這一產業成為主流。”雖然并不能夠確保取得成功,但哈利 王認為,數字健康產業由實力強大的公司做后盾非常有意義。 蘋果的Healthkit以及谷歌的Google Fit,能夠獲取更大基數用戶,還能夠結盟傳統健康產業機構,這對初創企業而言,很難憑借自身實力企及。 “這一市場會出現變化,有大贏家,同時也有失意者”,哈利 王補充道。
硬件不再優先:
多年來,數字健康行業一直由Fitbit、耐克的Fuelband以及Jawbone可穿戴設備推動成長。但如果智能機行業巨頭能夠為健康和健身數據打造平臺,硬件為先的業務便會陷入困境。“健身可穿戴設備有許多基本功能,包括追蹤跑步距離、心率等等,但這將成為智能機或者只能手表的標配”,哈利 王表示。
或許看到了瓶頸,耐克已決定停止生產Fuelband硬件,并將重點放在軟件生態系統上。另一家推出健身手環的創業企業Lark,也宣布放棄硬件產品,專攻應用,并已與三星旗下的S Heath平臺融合。
Lark首席執行官朱莉 胡(Julie Hu)稱:“我們認識到,搭載低耗電傳感器的智能機,是終極可穿戴設備。”
電子設備工程教授雷納德 麥克伊森(Leonard MacEachern)表示:“如果我現在還只依靠計速器打造健身設備,那就太可怕了。除非你有超過蘋果谷歌智能機功能的技術,不然你就會被生吞的。”
業內人士表示,2012年-2013年是可穿戴設備噴發期,但這一市場變化迅猛。包括蘋果、谷歌以及健身設備廠商都在致力打造自家生態系統:Jawbone和Fitbit都開放了API,與其他不同應用分享數據。雖然這是明智選擇,但智能機系統平臺能提供更簡潔、更無縫的體驗。
軟件成王道:
盡管因為智能機健康平臺的崛起,一些硬件巨頭遇到了挫折,但應用開發者卻從中受益良多。風投機構Rock Health合伙人馬萊·甘德希(Malay Gandhi)表示:“Fitbit和Jawbone這類設備是推動行業前進的必備因素,但其市場份額從未達到2%、3%以上。如果將智能機作為這生態系統的中樞,軟件公司就能瞬間獲得數以千萬計的新用戶。”
甘德希相信,這一變化將擴大數字健康市場用戶基數。“現階段,使用這類健康穿戴產品的都是早期發燒友、技術大牛,他們擁有定量化的生活方式,還有就那些希望優化運動能力的年輕人”,甘德希說,“如果將智能機作為基線,就可讓老人和不懂技術的人嘗試這些服務。用戶不會學習如何拿著手環去與十幾款不同應用一一配對,但卻會使用iPhone上的定制軟件。”
如果智能機成為消費者健康和健身數據的默認平臺,那么應用是否會成為大贏家?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師朱莉阿斯克(Julie Ask)表示:“我認為這類服務表現最棒的,就是那些打造整個社區的平臺。人們真的很癡迷于競爭,這會創造出一群活躍用戶,而后吸引每個人重復使用應用。”
每日一“蘋果”:
時間退回到2008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Health項目,幫助用戶便捷訪問存儲于不同媒介的藥物數據。但不幸的是,該項目未能騰飛,谷歌也于2013年1月正式關閉Google Heath。但谷歌隨后推出了Google Fit,目的已不是此前的將世界各大醫院、診所互聯。Rock Health的甘德希評價稱:“我認為佩奇和布林(谷歌兩位創始人)小心謹慎的涉足這一監管十分嚴格的市場,但谷歌這次將重點放在健身和營養方面,少了那份雄心壯志。”
相反,蘋果卻與醫生和健康提供商聯手打破壁壘。在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宣布與掌管全美51%病人記錄的Epic機構合作,這標志著蘋果能夠開始消化超過全美一半病患的健康數據。同時,醫生也將能夠監控這些患者的狀況。“出診前點點Epic的標簽就能知道病人血壓,這會受到內科醫生的歡迎”,醫療雜志iMedicalApp編輯艾爾蒂法特 侯賽因(Iltifat Husain)表示,“現階段,這些數據被患者隨意儲存,會導致醫生開的藥品用量不規范。”
但對于醫生而言,這項服務也存在缺點。醫生會面臨巨大數據信息量,而自己必須從中選取有價值和準確的內容。甘德希稱:“內科醫生的最大挑戰是數據準確性和藥品用量。他們會有疑問,我真的想要所有數據嗎?我能夠相信它嗎?如果數據錯誤,我會不會被起訴,或者我是否錯失了哪項數據?”不過在贏得醫療行業信任方面,蘋果、谷歌和三星已走在了創業企業前列,不過前方道路仍舊充滿荊棘。
圓夢跳傘:
本月早些時候,迪坦博終于圓夢跳傘。他說:“在飛機爬升穿過云層時,我能夠感到自己心跳加速。跳出機艙時,我們在云彩上方,穿過后,整個海灣景象盡收眼底。這一切太美妙了!”
迪坦博慶幸身處智能機的世界,每個用戶都能方便查看自己的健康和健身數據,并與醫生分享相關信息。“當你能切實知道往嘴里塞了什么,鍛煉程度如何而不是大概猜一下,這會賦予你掌控一切的感覺。”
對于數字健康領域的投資者來說,迪坦博的經歷預示著這一行業的大變化和未來前景。“現在還不知道這一市場規模如何,一旦許多人開始使用能夠追蹤心率和日常鍛煉數據的設備,機會便成為一些難以置信的新機遇”,甘德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