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Facebook已經租下北京市中心的一處物業,計劃在中國開設辦事處。北青報表示,從財富金融中心開發商香江國際內部人士處傳來消息,臉譜已簽約財富金融中心,租期或為3年。
不過,財富金融中心官方并未對此回應,臉譜總部發言人戴比·福斯特也拒絕就公司是否在北京開設辦事處進行置評。
Facebook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由來已久。實際上,早在2007年底Facebook就開始為在中國開展業務進行布局,其曾以中文名“美國菲絲博克公司”在中國申請注冊了60多個不同商標。同年,Facebook就還注冊下.cn域名,坊間一度傳出Facebook將于當年入華的消息。而李嘉誠隨后于2008年3月證實已向Facebook投資逾1億美元,而同年6月這家SNS網站還推出了簡體中文版本。但隨后三年,由于種種原因,Facebook入華計劃被擱淺。
據筆者觀察,每每傳聞流出,Facebook總是對此不可置否,事情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在筆者看來,此次Facebook入華傳聞依舊只是一個傳聞,即使Facebook真的入華,或許也是“非死不可”。
政策的不明朗
Facebook入華將面臨最大絆腳石就是大陸對其政策不明朗問題,這也將是其最大阻礙,其中包括遵守中國政府各項規章制度、保證用戶和網站的透明、保護用戶數據安全等。
想進來?并沒那么容易,必須跟大陸進行多輪談判,當然也沒這么容易。即使入華后又能怎樣?谷歌或許就是Facebook的活生生的寫照,當然除非扎克·伯格愿意無條件配合大陸的所有要求。
從2010年底訪華后,扎克伯格又多次訪華,先后拜訪了百度CEO李彥宏、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新浪CEO曹國偉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試圖與上述中國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建合資企業,均以失敗告終。國內的合作方無法確定,牌照難以落實,主管部門也一直沒有松口的跡象。2012年2月2日Facebook 遞交IPO申請書中就寫到,目前世界上尚有四個國家無法訪問Facebook,其中之一就是中國。
不僅僅是在中國,Facebook在其他國家也面臨著政策障礙。此前,Facebook在印度遭遇高等法院警告,原因在于Facebook網站有“不恰當內容”。據路透社報道,一位法院法官警告某些網站,它們將有可能在印度遭遇限制訪問。而在土耳其,今年3月份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甚至威脅將關閉土耳其境內Facebook網站,以阻止他的政敵在這兩個網站上發布音頻文件,埃爾多安稱該音頻文件“捏造”他涉嫌腐敗的事實。
在印度和土耳其尚且如此,Facebook進軍大陸市場的政策障礙可想而知。扎克伯格內心或許深知,只要有讓大陸方面在政策上松口,才能把Facebook送到中國來。
文化水土不服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難念經”,本土化改變則成為外國企業在華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Facebook在美國無疑很成功,但在中國,未必盡然。淮南之橘,淮北為枳,生存的土壤不同,中美互聯網的應用也有比較大的差異,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眾所周知,國外包括雅虎、谷歌、MSN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進入中國后紛紛折戟。而且社交類網站的成功與否不是由技術來驅動,而是由用戶來驅動,中國的用戶習慣和歐美國家不同,能在歐美獲得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在中國有時難以有所作為。所以,Facebook即使進入中國,也不會對中國當前的互聯網生態格局造成太大影響。
1999年,雅虎加入中國的門戶網站市場與中國的門戶大佬激烈競爭,2005年8月,雅虎中國被阿里巴巴收購,時間過去6年,中國門戶網站已經被騰訊,新浪,搜狐和網易雄踞著;2005年,MSN正式加入中國大陸市場,但被QQ打的慘淡退出;Google來到中國以后,成績也并不理想,當面臨著和百度競爭時,節節失敗,市場份額是一降再降。
而在2004年,和Facebook同類的MySpace聚友網進入中國SNS市場以后,也面臨著眾多的強大競爭對手如校內網、開心網、QQ校友等。如今的聚友網早已被騰訊朋友,人人網等中國SNS埋沒在地下了,聚友網退出了中國的主流SNS地位。
為何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后都不能擺脫被“水土不服”的厄運?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差異。這些國外產品進入中國以后,并未真正地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用戶的文化特征和心理需求。只是簡單的把界面由英文翻譯成了中文,結果不好當然是可想而知了。除了產品與用戶之間,存在文化差異。企業內部也存在文化差異導致的問題,一些國外的互聯網公司加入中國市場以后,肯定是在中國招兵買馬,但是因為不懂中國人的人性,把國外的管理模式照搬到中國,這種內部管理的不協調也是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Facebook早在2008年就開發了簡體中文版,但由于使用者大多是歐美職業經理人,既沒清楚了解中國市場規律,又缺乏和本部溝通,所以在華開展的業務一直不溫不火,沒有成效。
同類產品漸入衰落
Facebook入華只能說是“黃花菜都涼了”,國內模仿Facebook的同類產品人人網、開心網都已經半死不活。曾經的人人網、開心網靠著社交游戲風靡盛行一時,但由于未能及時找到新的商業支撐點,如今用戶已經喪失殆盡。人人網、開心網在各項服務上也未能覆蓋用戶的主流需求,用戶認知度也不高。再加上微信、微博等社交產品的沖擊,實際上已經被判“無期徒刑”。
人人網赴美國上市之初,被稱為中國的Facebook。當時,投資者給人人的估值是Facebook在私有市場交易價格的2倍以上。然而,自2011年上市至今,人人的股價已經下跌五分之四。目前在中國SNS產品除了QQ空間活的還好以外,其他的都已經死亡。Facebook在此時進入中國市場只能說是趕了個晚集。
目前互聯網也從Web1.0時代進入Web2.0時代,SNS網站本質上是能算是Web1.0時代的產品。Facebook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們的社交行為已經從傳統PC互聯網轉變到了移動平臺,WhatsApp、Snapchat、微信等則都是為移動平臺設計的產品,因此這些產品展現出的活力遠遠大于Facebook。據統計,Twitter在美國青少年中的受歡迎率為26%,而Facebook及其最近收購的照片共享平臺Instagram的受歡迎率則均為23%。這說明而Facebook在國內其實也已經是步入衰退期,此時進入中國,實在是不合時宜。Facebook步入中國市場,真的是想“非死不可”嗎?
總結:
Facebook入華仍有太多的坎需要邁過,而即便能夠幸運的破解政策的首要難題,伴隨而來的是文化水土不服、同類產品等社會化媒體的競爭。Facebook在中國能存活多久也是個未知數,入華實在是存在太多確定與不確定的因素。
中國向來是美國眾多企業垂涎的理想地,一直也是美國互聯網公司最難攻克的市場,而Facebook即使入華,也似乎應驗了其中文發音“非死不可”。Facebook能否順利入華,入華之后又能否逃過“非死不可”的厄運,我們最終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