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互聯網、電話、手機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和任何人即時通訊。各種智能手機軟件的開發利用,進一步豐富了通訊工具的功能:聊天、購物、學習、娛樂、視頻、支付……遠遠超出人們日常交流的需要。
滄海桑田,變化發生在40年的歷史瞬間。40年間,中國電信業以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勢頭狂飆突進,令世界震驚。
電信業率先突破“瓶頸”
改革開放之初,商品經濟全面啟動。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甚至跨國界的經濟交往與合作越來越多,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需要高效率、高質量地傳遞信息。當時,我國通信基礎設施嚴重落后,網絡、技術、服務水平低下,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位中國電信的退休職工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末,普通人的通訊手段主要是電報和電話。當時各城市郵電營業廳內人滿為患,都是等候掛發長途電話的人群,幾個小時能接通電話算是順利的,幾天接不通電話的情況也不足為怪。電話不好打,許多人只能選擇拍發電報來傳遞一些簡單信息,造成電報業務量成倍增長,使得陳舊的電報網又不堪重負。農村通信更為落后,有許多鄉鎮根本就不通電話,只能靠郵政人員傳送信函與外界聯系。人民群眾的通信主要是靠寫信,有重要的急事到郵電局拍發電報。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通信工作。在國家積極扶持下,經過行業內廣大職工的不懈努力,我國電信業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沒有花多少年的時間,整個國家全面普及了電話設施,中國成為世界上電話網絡規模最大、電話用戶數最多的國家。
在基礎設施各行業中,電信業率先突破“瓶頸”。電信業最早實現了由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向依靠政策籌集建設資金的轉變,進而走出了依靠市場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路子;最早實施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的技術發展戰略,較快地以世界先進技術改造和裝備了通信網,并帶動了國內通信制造業的群體突破;最早實現了企業境外上市,促進了經營機制的轉變,并成為在境外資本市場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
手機改變生活
上世紀90年代初,人們口中的“大哥大”移動電話出現了。移動電話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價格昂貴,只有少數人用得起。那時候,“手持大哥大、坐著桑塔納”是有錢人的象征。
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黑白屏數字手機出現了。由于其價格相對親民,攜帶方便,且功能增加,白屏數字手機逐步取代了“大哥大”正式進入百姓的生活中,移動電話的使用人群得到進一步擴大。
進入21世紀,智能型手機快速普及城鄉。現在,互聯網、電話、手機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人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和全世界任何人即時通訊。
工信部近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我國4G用戶數突破11億,移動寬帶用戶占比達83.2%。不限量套餐服務刺激移動電話用戶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截至6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1億戶,同比增長10.6%,上半年凈增9229萬戶。其中,移動寬帶用戶(即3G和4G用戶)總數達12.6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83.2%;4G用戶總數達到11.1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73.5%。
創新永不停步
創新是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憑借創新,中國移動通信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發展到今天5G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2009年1月,中國移動獲得TD-SCDMA(3G)牌照。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的TD-SCDMA技術,是中國通信領域第一個系統的國際標準。由于主管部門積極務實地加以推進,通過引導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加快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和組織網絡技術試驗等措施,促進了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使其具備了大規模商用的條件。
3G推出不久,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手機上網開始流行,數據流量猛增。消費者普遍抱怨上網速度太慢。很明顯,3G網絡已經無法適應這種需要了。為此,我國決定以創新精神大力推動4G網絡的研發和試驗。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說,在4G時代,中國通信產業研發能力增強,形成4G系統、終端、芯片、儀表等完整產業鏈,系統廠家在全球4G領域處于優勢地位,終端芯片企業突破了5模10頻、28納米芯片工藝。
4G還在發展,但5G又很快要來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說,5G發展方面,中國與國際同行。中國與國際產業界一道共同創建了5G概念、標準,構建了統一技術產業生態;領跑NB-IoT、C-V2X,積極探索5G融合應用。
王志勤表示,我國已經成為5G技術、標準、產業、應用的引領者之一,位于全球5G產業第一方陣,力爭實現2020年5G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