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智能交通行業現在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增量市場,因為現在有特別大的需求,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的更換,這個市場的機會非常多。但與此同時,我國智能交通行業也存在多種制約瓶頸待突破。
行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
創新技術與用戶需求之間不夠緊密
城市交通系統是一個復雜而巨大的系統,尤其是在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當下,如何提高整個交通系統效率、提升居民出行品質是對每個交通管理者、研究者、工程師的挑戰。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山景)博士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能落地的技術都毫無意義。”新一代感知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通信技術、移動互聯服務、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在交通行業不斷發展,但創新技術的研究,需要與實際落地進行結合,而不是僅僅局限在實驗室中。我們要用業務引領技術,未來千萬不要指望著技術人員分析出什么結果,這種概念一定是在用戶手上,他們才是真正的專家。
建設不夠規范、市場混亂
即便在城市內部,道路上的傳感器標準也非常混亂,因為傳感器設備生產企業缺乏統一的接口標準。標準和規范的混亂妨礙了交通數據的獲取,從而無法進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預測。在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方面,各省或地區內建設的網絡一卡通或不停車收費系統,也沒有統一指導和標準,為將來的全國聯網造成了困難。
觀念的普及即落地前的宣傳問題
以智慧停車為例,當前國內智慧停車平臺背后鮮有財團、巨頭與資本來推動,這導致許多主打智慧停車位的企業悄悄的來,也悄悄的消失了。說到底,當前智慧停車的玩家之中,多數是小玩家,沒有一家智慧停車分時租賃平臺能做到全國性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許多智慧停車的軟件都僅與各自的合作停車場簽約,導致信息分散,APP推廣難度大。平臺方只能是利用自身的人脈與資源,一個一個小區推進。
行業未來發展的突破點
共享成為新趨勢
雖然智慧停車目前缺乏大資本注入來推動其發展,但針對我國停車市場需求量巨大的客觀原因,智慧停車行業依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僅次于美國,達2.17億,預計2020年將達到2.5億。然而,我國停車位數量遠小于汽車保有量。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在大城市,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0.8,均遠低于發達國家的1∶1.3。發展智慧停車,提高車位利用率將是各大城市解決停車矛盾的共同選擇。
企業更加專注細分領域
智能交通的應用領域眾多,隨著技術發展的不斷成熟,行業市場也在不斷細分化,尋找到一個合適的細分市場,量身打造滿足該領域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也能夠獲得非常寬闊的發展空間。現階段的智能交通行業有很多機會點,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有適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向,企業投入的重點主要是源于行業、客戶需求。
更智能,把事后追控打造成事前預警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和普及應用,車聯網通過GPS、射頻識別信號、傳感器、攝像等技術,將所有行駛車輛各種信息傳輸匯集到中央處理器,在將大量信息分析處理后計算機通過無線網絡發布車輛最佳路線、及時匯報路況和安排信號燈管制,實現動態信息服務、車輛智能化控制的一體化智能交通管理網絡。
結語
智能交通2.0時代已經到來,智能交通行業將會有新的突破和新的變化。各大企業需要用新思維、新理念進行創新和探索,把握機遇,創造出更加安全、方便、迅捷、經濟的交通出行模式和交通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