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引進華為的設備成了目前韓國通信業界爭吵最激烈的問題。
據韓國中央日報25日報道,韓國三家移動運營商正在為10-11月即將搭建的5G網絡選擇設備供應商,從技術力量和價格競爭力來看,華為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對華為的安全質疑以及韓國政府懸而未決的的“指導方針”讓通訊行業在抉擇時十分苦惱。
華為設備:價格便宜、技術領先
韓國三家運營商SK電訊(SK Telecom)、韓國電信(KT)和LG Uplus日前已經完成5G頻譜拍賣,目前正在加速5G網絡的商用進程。
三家移動通信公司計劃在今年八九月份完成選擇設備的工作,10月~11月份正式開始搭建5G網絡。
移動通信公司搭建通信網絡需要同時使用3~4臺設備,以前韓國國內市場使用的一般都是三星電子、愛立信和諾基亞的設備。
但在2013年搭建4G網絡時,LG U+引進了華為的設備,使競爭環境開始發生變化。不過,由于SK電訊和KT依然沒有使用華為,據悉目前華為在韓國國內設備市場的份額只有不到10%。
移動通信行業認為,華為的優勢在于其“性價比”極高。首先,華為設備的價格比競爭對手便宜20%~30%,與此同時其技術能力則比競爭對手領先3~6個月。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世界最大規模移動通信展會“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華為還橫掃“最佳移動技術創新”、“最佳網絡軟件突破”等八個單元的獎項,成了得獎最多的贏家。
華為的優勢已經在它的全球市場份額中表現出來。據IHS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華為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份額高居第一(28%),超過了傳統強者愛立信(27%)和諾基亞(23%)。
青睞華為設備優勢 擔心出現安全問題
問題在于人們對于華為是否“安全”尚有疑慮,很多人擔心華為的設備留有可被用做搜集信息渠道的“后門”。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針對華為提出質疑,最近澳大利亞政府也對華為中標5G設備工程表現出反對立場。
隨著同樣的質疑聲在韓國也漸漸顯露,LG U+此前在構建4G網絡時為打消美國政府的疑慮,在駐韓美軍基地所在的部分地區未使用華為設備。
通信行業對此非常苦惱。從技術力量和價格競爭力來看,華為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尤其是在韓國政府接連推出基礎套餐等制度施壓通信公司降低通信費用的情況下,相關公司的收益不可避免將出現惡化。
未來五年構建全國5G通信網至少需要投入20萬億韓元資金,節省支出勢在必行。然而,一旦爆發未知的安全問題,使用華為設備就會適得其反,成為致命“毒藥”。
韓國移動通信行業的老大SK電訊的心境尤其復雜。因為SK電訊的子公司SK海力士正通過向華為出售半導體賺錢盈利,在這種情況下,SK電訊不使用華為設備很可能引起華為的反對。
不愿公開姓名的某移動通信公司高管表示,“即便為了施壓愛立信、諾基亞、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降低價格,也必須考慮積極引進華為設備的問題”。
政府也在苦惱著如何為移動通信行業制定所謂“指導方針”。如果在沒有合理依據的情況下對引進華為設備表示反對,很可能會引發兩國的外交問題。
雖然如此,韓國也不能對美國方面提出的安全質疑充耳不聞。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信息保護政策官金正三表示“現在的情況必須多方考慮”,“現在我們還沒有確定任何立場”。
外國用華為設備安全嗎?
面對來不同方面的安全問題,華為方面強調:“2015年已通過英國研究機構的驗證表明我們的設備沒有任何問題”。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面對日前澳大利亞質疑華為構成安全風險的質疑,華為18日向媒體公布澳大利亞分公司董事長約翰-洛德和兩名董事致澳大利亞政府信函。
信中表示,“最近有關中國的公眾評論曾提到華為及其在澳大利亞的角色,引發關于安全疑慮的看法”,“其中許多評論的信息不足,并無事實根據”。
華為澳大利亞高管在信中還強調了該公司在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的5G投資,稱上述國家的政府已接受評估華為技術的提議,以確保該公司遵守網絡安全協議。
作為獨立的企業,華為強調:“在開展業務的170個國家中,我們在每個國家都遵守當地法律和規范。否則我們會在一夜之間關門。”
事實上,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樣,都擔心華為事實上是由政府控制,引發敏感的基礎設施可能落入中國政府掌控的疑慮。
至于所謂的設備安全,華為曾多次作出解釋。
據環球網報道,華為全球網絡安全官John Suffolk2017年在接受印度媒體的專訪時表示,華為電信設備,里面有70%的零件不是來自于華為。
“一般來說,華為電信設備的最大的零件供應商是美國科技公司。所以如果你選擇華為時,代表你選擇的是一套全球供應鏈,當然,你可能會說有30%就不妥當,”John Suffolk表示。
“我們其實可以理解,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提供完全的透明化,愿意大家都來看所有的工具,讓他們接觸一切設施與生產制造的過程,自己來測試每一個源代碼。其實,挑出任何一家特定的供應商來判斷安全議題是行不通的,因為它只是一個標簽。就像智能手機,里面運行的是美國的Android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