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之際,收到上海存儲朋友圈內的邀請,于是在周末忍著寒風與困頓,驅車趕赴。未曾想到聚會尚未開始,偌大的會議室內在會議開始前已經坐的滿滿當當,來自各大存儲廠商,圈內的方案商與最終客戶的朋友齊聚,好不熱鬧。
不出所料的是,交流一開始便談到了今年火熱得不行的閃存技術。回想去年的這個時候,業內普遍還在展望這項技術可能對存儲生態系統帶來的變革,而現在隨著各大廠商全力推進具體產品在國內各行業內的落地,全閃存陣列全面取代傳統機械磁盤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隨著技術的突飛猛進,5年之間固態閃存盤的容量增長了38倍,而同期的SAS磁盤容量增長只有3倍。”雖然諸如IBM FlashSystem等全閃存陣列廠商的產品并不使用磁盤封裝模式,但這種單位空間內的容量提升同樣會帶來價格的大幅下降。活動主辦者之一,惠普存儲產品經理鄭曉輝首先拋出了一個驚人的預測,“預計在2015年至2016年,單位容量的閃存價格將低于SAS磁盤。”在場各位一片嘩然。過去我們介紹過許多存儲分層技術,即用閃存、高速SAS與低速SATA組成混合模式,將熱點數據動態遷移到高速磁盤,冷數據留在低速磁盤,從而降低成本。但隨著閃存的普及,現在似乎用戶已經不需要考慮這項技術了,假如一個30TB所構成的混合存儲的價格(含軟件許可證)甚至會高于全閃存陣列,那么我們為什么還需要用低速磁盤呢?
讀寫壽命?這可能是磁盤存在下去的一項重要理由,但是閃存的讀寫壽命在今天看來還是問題么?我們按照一臺4TB容量的全閃存陣列配置計算,以最常見的5年固定資產折舊計算:
單臺陣列4TB容量,總寫入次數5,000次 | 總寫入容量次數 | 4TB x 5,000 | 20PB |
5年資產折舊 | 每秒寫入 | 20PB / 5 / 365 / 24 / 3600 | 133MB |
數據庫環境8KB | 寫入性能 | 133MB / 8KB | 16,600 IOPS |
這意味著用戶需要在五年內保持每秒16,600 IOPS,不是峰值,而是平均IOPS。以目前用戶平均<0.7MB/s,最大30MS/s的讀寫IO來看,一臺4TB的閃存使用壽命可以達到近1,000年。
所以為什么不用閃存呢?這似乎是每位選擇磁盤存儲的客戶在決策之前所應自問的。“閃存典型應用場景”這是原先每家廠商在講解全閃存陣列時往往會用到的一張圖:OLTP / Web2.0、VDI、數據分析(商業智能)……但是到今天,或許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問:“有哪些應用是不適合閃存的?如果單位容量的價格可以與傳統磁盤相差無幾的話。”
“我們還需要這樣的講解么?”
暢談許久,最后大家得出的結論是“或許對于視頻類的大規模順序讀寫,閃存在隨機IO方面的優勢無法得以提升”。因此在這種場合下磁盤算是和閃存打了個平手,但是來自廠商的兄弟又搬出了TCO(總體擁有成本)理論,電耗、占地……
好吧,我們還是先來談談閃存的受益吧。如果將傳統應用一股腦扔到閃存上會怎樣?會很快……這誰都知道。但是隨時而來的是你的ERP月結報告生成速度可能在幾分鐘就完成了(而原來需要幾乎一天的時間),于是你的業務領導跑過來拍拍你的肩膀,“好樣的,從今天起每天run一份報告出來,下午5點前給我,別耽誤我下班!”。你似乎一下子就明白原先磁盤的好處了。我們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應用期待與可憐的IT預算之間的矛盾……
最后聊到閃存技術哪家強的問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不過在現階段,閃存的競爭真的那么重要么?對于用戶而言,我們發現現在測試過全閃存陣列的客戶很少會出現對于性能不滿意的情況,拼比出400,000 IOPS與500,000 IOPS似乎真的沒有這個必要,這就像你在北京的周五晚上6點去四環上,想要嘗試下法拉利與蘭博基尼哪個會更快一些?而對于廠商而言,目前閃存為每家廠商都留出海量市場,與其在某個項目中拼的你死我活,不如多挖掘些運用閃存取代磁盤存儲的相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