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現在很寵愛澳大利亞軟件廠商Atlassian,后者最近剛剛完成的IPO被認為是技術行業今年最成功的IPO案。
Atlassian周四正式掛牌交易,其股票在上市首日大漲32%,公司市值達到57億美元。這比它在私營狀態下的最后估值增加了近25億美元,在技術行業IPO市場普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這樣的成績是相當罕見的。
Atlassian之所以能夠取得與眾不同的成績是有原因的:它在過去的10年里一直保持盈利,盡管沒有得到風投的直接投資也沒有聘請太多銷售人員,公司卻能保持持續增長。
但是這家公司與其他軟件公司的最大區別在于,Atlassian的業務依然深深扎根于老派的、前置授權模式,即用戶將軟件安裝在它們自己的服務器上,而不是使用云軟件或通過網絡提供的軟件。
云
在前置軟件被認為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稀有品種的今天,Atlassian的成功IPO表明公開市場上的投資者仍然愿意支持這家堅持老派經營模式的公司,只要它還有強大的成長性和強大的產品就行。
云領域最著名的投資者杰森·勒姆金(Jason Lemkin)表示:“有趣的是,市場并沒有因為他們沒有訂閱營收而懲罰他們。它說明了世界上是沒有完美的模式的,市場首先想要的是偉大的軟件公司。”
勒姆金或許說的有些道理。雖然大多數熱門的獨角獸初創公司都是完全建立在云平臺上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它們之中只有一部分上市了。即便是那些已經上市的公司,它們的股票也在公開市場上遭遇了重創,比如Box和HortonWorks都是如此。
Atlassian有近73%的銷售收入來自于前置軟件,維護費用占到公司總收入的一半以上。雖然它的云訂閱收入增長很快,這部分收入已經占到公司總收入的27%,但是它的前置維護和無期限授權收入在過去的兩年里分別增長了90%和74%。
為何老派經營模式對企業用戶來說很好
傳統軟件能夠成為一項偉大的業務,這是有原因的,很多公司比如微軟和甲骨文都在幾十年前就發現了這個原因。
在軟件領域,產品開發成本是需要先期付出的。一旦你支付了這個成本,那以后的銷售收入幾乎就都是利潤。銷售、營銷和配送都會增加最終的成本,但是每件商品的增量生產成本是非常低的,即便你的客戶數量大幅增加,單件商品的增量生產成本仍然是很低的。
但是云軟件就不同了。你的客戶使用軟件的次數越多,你需要支付的托管成本、帶寬成本和其他相關成本就越高。
Atlassian確實看到客戶終于在向云轉移了,正如它在招股說明書中所寫的那樣:“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向云產品轉移,云產品將進入我們的配送模式的核心部分。”
勒姆金強調說,Atlassian轉向云的舉動是很自然的,業績最好的軟件公司都采用的是云模式,比如Salesforce、Workday和Adobe都是如此。但是這種情況不會馬上發生。
勒姆金補充說:“授權費和維護費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但我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大部分收入將成為經常性收入和云收入。但是作為一家創立于2002年的公司,它正處于過渡期并且過渡得還挺好。”
潛在的巨大風險
但是某些投資者相信,Atlassian沒有云收入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并且可能會讓它在未來停滯增長。
將客戶轉移到云意味著Atlassian必須將其業務中最大的一部分業務放棄掉,并且它也不能保證那些客戶會繼續使用Atlassian的產品。它最大的競爭對手Slack和GitHub都在快速發展。
另外,在一般情況下,云軟件合同一開始都是很小的,與前置軟件的經營模式不同的是,云收入是一步一步實現的。這意味著它的成長性可能會突然慢下來,這可不是投資者愿意看到的情況。
如果Atlassian想要將大企業客戶作為目標客戶,它最后就必須招聘一個龐大的銷售團隊,這會增加它的運營成本。
目前經營著自己的風投公司Sandhill East Ventures的高盛前分析師喬希·博爾維克(Josh Burwick)稱:“在將客戶無縫遷移到云平臺的過程中,不管是在功能還是財務上,他們都將經歷一段艱難的時光。”
Atlassian似乎也知道這個問題。它在招股說明書中寫道:“由于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我們的云軟件而不是前置軟件,來自這些客戶的收入在第一年一般都比較低,這必然會影響我們的短期收入增長率。如果我們的云產品業務發展得不像我們預期得那么快,或者如果我們不能擴大系統的規模來滿足客戶需求,那么我們的業務就會受到損害。”
但是勒姆金認為,這是過渡期的一個組成部分。只要Atlassian順利實現過渡,他認為華爾街就會繼續支持它。他說:“如果轉移到云暫時危及到他們的成長性,就像Adobe、Intuit和其他一些公司那樣,只要他們小心應付好華爾街,情況就會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