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羅睿蘭(VriginiaRometty)這位IBM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從她的前任那里得到過什么管理真諦,那就是“必須年復一年地創新,確保企業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真正的創新在不斷演進,問題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對“藍色巨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讓IBM與眾不同的想法使IBM的這位新任首席執行官對前途驚喜不已。她說:“我們認為,信息技術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即將進入新的紀元。”
上一個十年,IBM拋棄了PC,成功轉向了軟件和服務,而這次它決定遠離服務和咨詢,更多地專注于因大數據分析軟件而帶來的全新業務增長點。今年3月份以來,IBM正在準備重新調整業務模式,進行再一次轉型。
IBM所規劃的未來要宏大得多:它不僅僅是硬件和軟件系統的改造以及互聯網連成的“云”和被稱為“物聯網”的新網絡。而是一個將應運而生的巨大新市場。
IBM將不再只是銷售技術和提供技術服務,而是要利用其豐富的專家資源(數萬名軟件專家、一萬多行業專家以及其他眾多人員),幫助企業和政府部門重新考慮和開展業務,甚至幫助它們做決策。這些業務從氣候、能源到金融、保險到教育和醫療,可以無所不包。
在IBM的視野中,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將使它獲得一個至關重要的增長市場,每年超過500億美元的新的收入來源。在此過程中,這家公司將成為全球大部分政府和企業業務的改造者或管理者。
再次轉型
其實,IBM超性能計算機沃森的出現已經意味著,一些更為深遠的變化正在發生。
沃森這類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模式及其架構的出現,使得海量數據的分析通過每秒上萬億次的計算能力完成,人們幾乎可以實時解讀分散甚至是不確定的數據,并通過及時反應作出預測或決策。
在IBM看來,從重新設計IBM產品和服務組合,到全球業務整合,甚至到全球衰退低谷推出智慧地球計劃,都無保證高效和可持續的發展。必須把最新的經驗轉變成贏利模式,否則,當所有問題都被解決的時候,商機就沒有了。
而IBM在二次轉型中進入的咨詢服務業務正在面臨競爭對手的挑戰。咄咄逼人的印度公司如Wipro、Tata等不僅業務流程外包迅猛發展,咨詢服務的增長速度也高得驚人,他們每年招收的新員工都在10000人左右,而且收費更低。與IBM400億美元的業務量相比,印度公司的服務業務規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
雖然擁有大批行業專家和專利技術,但服務業務會不會和PC業務一樣走下坡路呢?IBM認為會。若果真如此,藍色巨人的增長速度就會減緩,利潤就會減少,其研發推動型經營模式以及其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就會遭到損壞。
IBM的戰略是抽身而出。不在那些已經有點擁擠的市場上繼續打拼,而是利用先進的硬件和軟件技術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在被稱之為“智慧地球”戰略所包含的眾多(幾乎是所有)領域賣給客戶。
想象一下數萬億個互聯互通、可感知可度量的物體,比如汽車、相機、道路、管線,甚至家畜和醫藥都可以進行互聯互通創造巨大的數據,而IBM要在未來10年內將這些海量數據通過“大數據整合”、“優化的系統”和“云計算”技術轉變為“商業洞察”——某種意義上它將決定一家企業或一個政府部門的未來決策——并為IBM帶來新的增長。
IBM的研究稱,整個人類文明所獲得的全部數據當中,有90%是過去兩年內產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量規模將達到今天的44倍。就像羅睿蘭所說的,“數據將成為一切行業當中決定勝負的根本因素,最終數據將成為人類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
戰略延伸
目前IBM正在推動的“智慧地球”(SmarterPlanet)戰略,涵蓋商業分析和云計算服務,都是新開發的領域,都與開拓新市場有關。但在“智慧地球”的基礎上,IBM的目標已經不再只是城市,而是期望通過“大數據整合”、“優化的系統”和“云計算”三大領先優勢在降低IT運維成本的同時,促使IT為業務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首先面臨的挑戰是要把聽起來華而不實的宏偉設想,變成客戶的需求。但從全球最大一些商業客戶的案例身上可以看到,IBM來自新業務的增長是切實可行的。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IBM軟件部和中國的服務團隊幫助中國某個國家級風光儲備示范基地運用風力預測方式使預測精度、預測誤差率下降到6%-8%,整個風場在20年的建設周期中可增加8000萬美元的并網收入。
“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每秒鐘要涉及到106的數據量的運算。”IBM中國研究院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及大中華區分析決策創新中心總監董進說,“但中國有500多個這樣的風場,通過這樣的運算,不需更多物理的投資,僅通過分析優化的方法就可產生業務價值。”
這些聯合項目需要一些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專家,比如能源、生物甚至食品,同時加上軟件分析能力和數學建模能力,才能真正從海量數據中獲得客戶效益。
目前,IBM正在將全球很多領域的頂級專業人才、技術向中國集中。2009年開始,全球鐵路創新中心轉移到了中國,而在2011年,IBM鋼鐵業的全球第一號專家也被“部署”到中國。近期,IBM全球汽車、能源的一把手已經被派駐中國管理全世界各地的業務,將全球金融、家電等領域的最佳實踐方案與中國企業合作。
中國邏輯
2011年3月,IBM宣布推出“智慧商務”,此前的兩年多內,IBM在這個領域的收購超過40億美元。基于“智慧地球”的升級,3月16日,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宣布,2012年,IBM在中國將通過創新和務實的戰略,以實現發展轉型和“智慧的成長”。這是IBM四年半前所發動的“智慧地球”的擴展和延伸。就好像是往正在建造的房子上又加了一層。
IBM預計,到2015年,這些新興市場在其總收入中的比例將從去年的19%上升到25%。中國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
錢大群稱,“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變革,總有一些國家和企業能夠把握機遇,脫穎而出。中國很有可能成為轉型的領導者。”
IBM中國公司內部有這樣兩句話“我們賣我們用的東西,我們用我們賣的東西。”事實上,IBM正在徹底更新其業務模式。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業務分析與優化服務大中華區總經理段仰圣說,“我們經常先幫助自己提高效率,通過IBM研究部門的數學家幫助IBM自己解決這樣問題之后,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幫助客戶。”
目前,他和他的團隊在關鍵客戶中遠物流的業務中采取了上述行動,實施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改變物流的配送方式。它匯集中遠物流在全國99個物流配送中心的數據,通過計算成本和配送時間,設計不同的運輸方式,并最終將該客戶的配送中心減少到30家,而覆蓋范圍比過去更大。段仰圣說,“這是我們轉變行服務模式的方法。”而對IBM來說,這是涉足規模達到數十億美元的物流領域的開始。
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王勝航在過去的兩年內都在忙于向很多中國企業和政府部門介紹IBM的云計算。根據公司路線圖規劃,到2015年,云計算業務將為IBM帶來大約70億美元的收入。
不過在中國,王勝航們的戰績并不那么耀眼:“我有時候感到很疑惑,我們說好半年后由IBM出錢來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項目合作成功的消息,但客戶到時候就決定取消發布,因為不想讓競爭對手也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