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以來通報的創業公司融資消息中,能達到D輪的創業企業可以說鳳毛麟角,而時趣Social Touch(以下簡稱時趣)就是為數不多能闖過“C輪死”的創業公司。2015年8月31日,聯想控股宣布以5850萬美元戰略投資時趣,這也是時趣的D輪融資。之前,時趣分別在2013年10月完成了由 Sierra Ventures 領投千萬美元的C 輪融資、2011年紀源資本領投的B輪投資以及2009年君聯資本的A輪投資。
成立于2011年的時趣專注于移動社交時代企業數字營銷解決方案,通過一整套包含了戰略、軟件、大數據、廣告投放等一體化解決方案為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落地數字營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重建企業的核心價值。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時趣積累了包括寶潔、騰訊、Airbnb、愛爾康、三只松鼠、褚橙等超過100家大型企業和1000家中小企業客戶,形成了超過800名來自數字營銷、SaaS軟件、大數據和移動廣告的人才團隊。
時趣CEO張銳表示,時趣的真正價值在于把營銷和IT結合起來,通過IT驅動營銷整合的能力。相比于傳統營銷公司逐漸向營銷IT轉型,時趣起步時就是一家IT公司,然后再逐漸整合營銷的能力。通過幫助企業構建基于移動社交的營銷IT能力,時趣正在幫助上千家企業打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商業模式:重度連接消費者。“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才剛剛走到一半,下半程企業級市場的機會才剛剛開始。”
從SNS社交網站起步要想理解現在的時趣,必須回到2005年。當時張銳放棄了在國外從事金融行業的百萬年薪,回國開始創辦了一個叫做魔時網的社交網站。張銳曾在1998年以廣東文科“高考狀元”身份進入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畢業后到倫敦摩根斯坦利工作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當時的金融工作雖然很光鮮,但張銳卻非常想創業,特別在互聯網領域創業。
1998年張銳開始大學讀書階段,也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波高潮。那個時候新浪王志東、搜狐張朝陽等還正年輕,經常意氣風發的到高校做各種激情的演講,張銳所在的北大是當年這些互聯網英雄演講必去的地方。因此盡管張銳學的是文科,但在第一波互聯網創業者們的影響下,開始關注進而癡迷于互聯網技術與商業模式。
魔時網起步于2006年,是一家類似豆瓣專門提供同城市活動信息的社交類網站,“當年與豆瓣同時PK A輪,最后投資人選擇了豆瓣,與我們擦肩而過,但也給了我們50萬美金。”從2006年到2010年,張銳的魔時網就是一個30多人“很苦逼”的技術團隊,在一個小居民樓里面做SNS平臺開發,天天在折騰SNS產品結構、技術架構,盯著Facebook研究技術和商業模式,就這樣熬了五六年。
當時的魔時網也曾做到100萬左右的用戶規模,然后就再也增長不上去了。由于創業之前沒有任何消費類互聯網產品的經驗,所以用戶規模增長一直沒有達到爆發式階段。再之后,微博強力出現、微信的迅速崛起等,其用戶規模很容易就過億,這讓張銳想明白了產品做到極致并不意味著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
2011年的時候,魔時網團隊開始分一部分人去做社交媒體管理軟件的開發。之所以能想到這個方向,是因為當時Facebook平臺上出現了一批這樣的創業軟件公司,通過把社交與企業級市場結合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其中有不少后來被IBM收購。實際上在2007年的時候美國出現了一家名為Buddy Media的社交媒體營銷公司,通過SaaS軟件的方式幫助企業更好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臺進行自動化營銷。這家公司由紀源資本投資,并在2012年的時候被Salesforce以8億美金收購,紀源資本后來也成為了時趣的投資機構。
核心競爭力:連接從2011年轉型ToB領域,到如今完成D輪近五年的時間內,時趣已經發展出了一整套的企業移動社交管理解決方案,包括數據營銷咨詢服務、營銷管理軟件平臺、移動社交營銷整合服務、原生廣告平臺和大數據等五個業務板塊,其中的核心是基于SaaS模式的國內第一款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Social CRM)軟件。
時趣的Social CRM軟件最早在2011年針對當時流行的微博平臺開發,主要實現發微博、私信管理、粉絲分析和精確匹配、發布營銷活動、追蹤活動效果、提煉時事熱點等日常運營功能。盡管當時開發出了這樣一套SaaS版的微博管理軟件,但發現客戶其實并不買單而是需要先提供營銷策略和方案,于是張銳又從奧美挖來了營銷高手。時趣的營銷管理軟件平臺目前有一個200多人的團隊,其中一半人負責產品開發,另外一半負責項目實施和交付,通過一個用戶ID打通微博、微信、電商等移動社交平臺。
移動社交興起后,用戶逐漸有了統一的ID,包括微博的ID、微信的ID、電商的ID等,這些ID之間可以很容易地聯系起來,并可追蹤、記錄與企業的互動行為。此外,設備的ID也逐漸穩定了。正是由于用戶ID的穩定,企業終于可以和用戶建立起一對一的關系,“這就是連接,我們叫關系管理。”那么,與用戶建立關系的目的是為什么?就是為了記錄用戶與企業之間的互動行為,通過自動化的方式不斷抓取和累積數據,最終達到對用戶的深入理解,從而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與相關內容,“而這正是移動營銷能夠給企業創造的最大價值”。
時趣的客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企業的移動社交轉型,代表客戶涉及快消、線下零售、電子產品、金融服務等品牌;另一類是數字化的創新企業,代表客戶是互聯網應用、電商平臺、在線服務等類型的互聯網企業。時趣的客戶定位是大型和中型品牌,基本上是以大型品牌為主。這是因為大型公司的線下用戶屬于千萬規模或者至少百萬規模,相應的線上人群規模在10萬以上,這樣的規模就能采用整合營銷解決方案來系統性連接消費者。
“連接消費者將是未來企業的核心能力。”張銳表示互聯網企業的估值方式就是用戶數量乘以用戶價值,那么隨著傳統企業向互聯網的轉型,能夠連接多大規模的用戶就決定了傳統企業的未來估值。也許有一天,衛生巾制造企業就會突然發現一個叫“大姨媽”的APP也開始賣衛生巾了,而且基于個人大數據驅動“大姨媽”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務。“所有的傳統企業如果仍然停留賣產品階段,而不能在連接消費者和數字服務領域中建立核心競爭力的話,被替代就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
用IT整合與驅動營銷系統張銳表示,時趣做的事情,就是用IT驅動碎片化營銷系統的整合。“營銷與IT的整合其實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這是因為傳統的營銷業務流程求快、求變、求新,往往流程修改到上線前的最后幾分鐘。而傳統的IT流程從系統設計、代碼開發到應用發布,屬于穩扎穩打類型,特別是發布前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測試,還要盡量避免更改需求,同時最好給IT充裕的時間做開發和測試。結果就可想而知,在營銷業務與IT開發流程之間的矛盾下,兩邊還要同時完成各自的業務,其中存在著相當多的沖突和困難。
相比于傳統IT企業來說,類似時趣這樣的數字營銷公司還需要跨界創新。所以時趣從一開始就找了營銷專家,他們中很多都擅長形象思維、具有藝術家氣質。在另一方面,時趣又積累了一批IT人員和數據分析師,這類專業人員本身特別嚴謹,對很多事情的理解和看法與營銷專家不太一樣。如何統一這兩邊的語言,如何讓雙方一塊與客戶合作、一塊交付項目,“這里面都有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痛苦,中間有段時間都挺混亂,現在慢慢好很多了”。
實際上很多傳統營銷公司想往數字營銷轉型,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不具有IT的能力或移動互聯網產品思維。這并不是招聘一個技術團隊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由公司一把手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于是在2015年5月全美著名的AdAge廣告營銷雜志推出的廣告代理和營銷公司排行榜中,出現了IBM的名字而且躋身全美第三名、全球第九名。IBM作為一家技術公司,在已有大數據、軟件、硬件、研發和咨詢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收購廣告公司搖身一變而成為全美第三大營銷公司。除了IBM外,Oracle、SAP等傳統IT公司也紛紛推出了營銷云且在歐美市場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業績。“這個行業變化太快了,通過IT驅動的整合力量,在這里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張銳說。
除了IBM、Oracle、SAP等IT公司外,德勤也看到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巨大市場,成立了Deloitte Digital,為客戶提供從戰略、創意、代理和數據分析等一條龍服務,據業內人士透露2014年這部分業務的收入高達15億美元、員工6000人。德勤、埃森哲、麥肯錫等咨詢公司大舉進入企業的數字轉型、營銷和代理服務,這些跨界咨詢巨頭再加上技術公司,給傳統的廣告代理公司造成了極大的競爭壓力。
時趣剛剛成立了大數據事業部,這個部門由時趣的首席科學家王緒剛直接領導。王緒剛是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的工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人工神經網絡與機器智能,畢業后曾到中科院做模式識別的研究,也到中國移動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和算法打了十多年交道,是國內較早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和社交數據挖掘的實踐者。在王緒剛的領導下,時趣向客戶交付了大量的數字營銷系統,其中甚至包括為上海金貿集團直接開發了酒店管理系統用于交付整體解決方案。“時趣有很強的系統集成能力與產品開發能力”,王緒剛說。
時趣正在研發的大數據系統被命名為“User Journey Builder”(用戶體驗旅程構建器),這個大數據系統從下往上分為五層架構:底層為數據層,是消費者原始數據分析和管理的平臺;之上為用戶畫像層,這層通過對底層數據層的分析得出用戶行為和用戶畫像;再之上為智能預測層,在產品與用戶之間建立雙向關系模型;智能預測層之上為業務層,或稱之為營銷管理系統,提供營銷、客服管理、內容管理、消息管理、會員管理等日常運營功能;最上面就是場景化的用戶體驗管理和工作流管理,通過場景化方式具體運營和管理用戶在市場營銷中的生命周期活動。
企業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相比于國外來說,移動互聯網在企業級市場的紅利才剛開始釋放。張銳認為中國的數字營銷產業大有可為,現在僅僅是一個開始。硅谷綜合投融資平臺F50聯合創始人、原騰訊移動互聯事業群總裁劉成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中國市場由于百元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和越來越便宜的手機網絡廣泛覆蓋出現了一波B2B創業潮,特別百元智能手機的出現讓很多過去用不起PC的人或小企業都可以通過手機聯網,這將打開巨大的市場空間。
就數字營銷產業而言,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數字營銷產業目前處于一個投資不足的狀態。AB測試是一種新興的網頁優化方法,本質是分組隔離測試,可用于增加轉化率注冊率等網頁指標。“在美國甚至連AB測試都能成立一家公司,但在中國的AB測試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功能而已。中國的數字營銷產業在很多細節方面都嚴重的投資不足,這里面有很大的投資機會和投資空間。”
中國的營銷產業環境在最近這一兩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一開始非常分散的行業狀態到由大公司發起的一波兼并收購潮。據有關數據,中國營銷行業有300多萬從業人員,而中國的營銷公司有30多萬家,平均下來每個公司有約8個人。從去年開始,中國的營銷產業出現了兼并收購潮,藍標在去年花了數十億收購了和入股了30多家公司。今年A股上一批原先做傳統行業的公司,開始通過打包的方式收購規模比較好的營銷類創業公司。而對于聯想控股來說,這次戰略投資時趣,實際上也是出于服務聯想控股旗下眾多被投資企業的目的。
張銳表示,當前的兼并收購潮說明了有很多傳統公司開始走向追求利潤的方向,而在移動營銷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投資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機會。而對于時趣來說,在這個階段堅決不打算追逐利潤,而是沉下心來把業務模型做得更加的完善,從而確保長期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拿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相比,PC互聯網的黃金時代整整有20年的時間,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將更長。在移動互聯網這一波中,數字營銷是屬于稍偏后期的機會,主要做商業化變現和企業級應用。移動互聯網第一波肯定是消費級市場和一些比較粗暴的變現方式,我們現在剛到了移動互聯網黃金時代的中間階段,接下來移動互聯網將更深入地與企業整合,這個階段在未來幾年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