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有這樣一種說法,2000年是一個分水嶺,2000年以前是“PC時代”,2000年以后是“后PC時代”。在“后PC時代”,科技巨頭們的興衰和成敗,既令人驚嘆,也令人唏噓。
2011年既是“藍色巨人”IBM百年華誕的年份,也是IBM首款PC誕生30周年的年份。曾參與IBM首款PC研發的工程師馬克·迪安在這一年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他既對參與開發IBM第一臺PC感到自豪,也對2005年IBM決定放棄個人電腦業務感到自豪。
讓馬克·迪安真正自豪的,其實是IBM的成功轉型。IBM可能是整個科技界最早由硬件向軟件及服務轉型的公司,背景是1991年至1993年間,IBM累計虧損162億美元——相當于每天虧掉1480萬美元,然后在路易斯·郭士納和彭明盛的帶領下,走上不斷轉型、創新之路。
轉型期間,IBM在發起對Lotus Development、瑞理軟件公司、坎德爾等公司收購的同時,陸續出售連年虧損的硬盤部門、缺乏行業競爭能力的PC部門等。到2011年,IBM宣布其收入的21%來自硬件、23%來自軟件、56%來自服務,這也成為IBM成功轉型的主要路標。
曾經的全球PC老大——戴爾,在2006年PC出貨量被惠普超越之后,也加快了轉型步伐。2007年邁克爾·戴爾的復出,是戴爾轉型的分水嶺。邁克爾·戴爾提出“再造戴爾”計劃,目光瞄向以前不曾重視的企業級市場,向IT服務綜合方案提供商轉型。以2009年收購IT服務商佩羅系統為標志,戴爾在幾年之內收購數十家軟件和服務領域的公司,不斷吹響轉型號角。
目前,戴爾轉型已見成效,據201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在戴爾營業收入版圖中,臺式機部門和移動部門占比降至37%,移動部門、服務器和網絡部門、存儲部門、服務部門、軟件和外設部門占比分別達到26%、10%、3%、9%和15%。
聯想在2004年接手IBM的PC業務之后,經過了近十年奮斗,終于在2013年第二季度超越惠普稱霸全球PC行業。但在此后,聯想也不可避免地走上多元化轉型之路,以2014年1月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以及IBM服務器業務為標志,聯想向智能終端和企業級市場轉型的路徑得以強化。
不過,目前聯想的轉型仍未見顯著效果。根據2015、2016財年Q1財報,聯想個人計算機業務收入占比仍高達68%,包含聯想及摩托羅拉業務的移動業務占比約20%,包含Think服務器及System X的企業級業務占比約10%。
對照IBM、戴爾、聯想轉型經驗,惠普在連續虧損4年以后、失去全球PC老大寶座兩年以后,才實質推進以一分為二為標志的轉型,在速度上實在是太慢了。戰略搖擺造成的轉型速度之慢,讓惠普在面向企業級業務的轉型之路上,在各個細分領域都面臨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這消耗了惠普轉型的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