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與BAT、樂視這些互聯網公司相比,公眾眼里的中科曙光顯得默默無聞。現在,它決定走上前臺。
中科曙光總裁歷軍有個做互聯網的朋友。一天,這位朋友告訴歷軍,他們的公司開始玩電視業務了。一開始歷軍有些不解,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電視,能行嗎?怎么和傳統的家電企業競爭?靠什么賺錢?
朋友告訴他,公司向用戶提供超高性價比的電視,免費送裝,但用戶要看電視里的精彩高清內容,則需要單獨付費。也就是說,公司不靠電視硬件本身賺錢,而是靠電視上承載的視頻、游戲、電商等內容與服務賺錢。未來,電視很可能直接免費送給用戶,互聯網公司要的就是要搶占家庭互聯網的一個入口。
在中科曙光首屆技術創新大會上,歷軍向臺下2000多位合作伙伴、媒體人講述了這個故事。互聯網公司通過應用服務跨界創新的思路,對“技術控”的曙光能否有所借鑒?經過深入的思考,歷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曙光不能僅做一個硬件提供者,而是結合計算機、服務器、存儲、云計算這些硬件和平臺,向“信息+數據服務商”方向轉型。
從低調做事到高調轉型
與BAT、樂視這些互聯網公司相比,公眾眼里的中科曙光顯得默默無聞。然而,這家中科院背景的高新技術企業,其實頭頂上有著很多漂亮的光環。
比如,曙光是亞洲第一大高性能計算機廠商,連續6年蟬聯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排行榜市場份額第一。由曙光公司研發的“星云”高性能計算機在第35屆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中以每秒系統峰值達三千萬億次(3PFlops)、每秒實測Linpack值達1.271千萬億次的速度,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績,成為世界上第三臺實測性能超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這些成績普通人未必知道,但這并不影響曙光在產業界乃至整個國家層面的重要地位。直到去年底,曙光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一家A股上市公司,其公眾公司的形象才逐漸清晰起來。
趁著在資本市場連續漲停的利好,曙光在3月份首次公開了其“數據中國”的戰略,高調宣布要構建覆蓋全國的信息化、大數據管理服務網絡。
3個月后,曙光又將“數據中國”戰略帶進了曙光首屆技術創新大會上。在這次規模宏大的技術創新大會上,曙光不僅發布了云計算、大數據、高性能計算、智慧城市、自主可控、數據中心等眾多科研領域的前沿技術與創新成果,而且宣布與京東、致勝聯發、紅帽、夏龍通信等產業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向外界展示出其聚合產業力量、共贏數據中國的行業姿態。
曙光頻頻高調曝光在行業和媒體的面前,這在以前是少有的事。從一個低調的硬件提供者,到高調宣布要提供信息化、大數據管理服務,曙光轉型再出發的背后,實際上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這個機遇便是信息化時代數據價值的大爆發。信息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沿產業,對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都有著巨大支撐作用。當信息產業與當前大熱的互聯網+相遇,社會各行各業的各類數據都會呈現爆發式增長,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對信息化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歷軍看來,未來數據將超過能源等傳統資源,成為決定產業發展方向的決定性資源。
而據調研機構IDC報告,未來十年,全球數據量將年增長40%以上,到2020年約為2009年的44倍,達到35ZB。在大數據資源和應用上,中國是第一大市場,在利用上與國際處于同一起跑線。
曙光的“數據中國”戰略,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不僅不需要低調,而且應該高調地去踐行,與政府、行業企業一道,將中國真正打造為一個“數據強國”。
從硬件提供到數據服務
從國際上那些頂尖的硬件公司來看,無論是蘋果還是IBM,都在新的技術與商業環境下,謀求轉型發展。比如,與曙光業務相近的IBM,其強項同樣在硬件領域,無論是存儲器還是服務器,都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而伴隨著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這家世界500強企業也在尋求轉型,并鎖定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移動這幾個領域謀求更大的發展機會。
曙光也經歷了至少3次轉型,先后完成了從HPC到服務器、存儲,再到云+大數據的轉型,沿著4SP戰略逐步從服務器供應商轉型為服務供應商。
最新也是最重要的轉型則是由“服務供應商”向“數據服務供應商”轉變。在歷軍看來,即使曙光已經擁有了服務器、存儲、信息安全、高性能計算設備,以及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但都只是房子里的柱子和房梁。未來,曙光要做的是搭建一個數據平臺,讓合作伙伴在這一平臺上更好地跳舞。
曙光的這次轉型看似復雜、艱難,實則是水到渠成。原因在于,曙光之前的技術產品體系為數據戰略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曙光已經構建了從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器、存儲、安全、云計算、大數據六條覆蓋全流程的技術產品服務體系,不僅有能力降低數據采、存儲、分析的成本,更有實力提升行業及城市海量數據信息的匯集、承載、融合、加工能力。
不僅具備技術能力,曙光其實已經做了很多有關數據的實踐。目前,曙光在全國建立了無錫、南京、哈爾濱、成都、包頭等十余個城市云計算中心,完成了數百個私有云建設,積累和大量的“云+大數據”服務經驗。
值得關注的是,曙光的“云+大數據”服務,所采集的大數據與互聯網公司采集的數據不同,來源于城市云、行業云、政務云的數據更加具有民生價值,對政府而言,經過有效地分析挖掘,更容易提升政務管理效能、優化產業轉型并改善民眾生活。
從這個意義上說,曙光的“數據中國”戰略,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發展戰略,而是一個在整體上有助于提升政府政務管理、促進行業發展、推動民生改善的大數據解決方案。這個方案的實施,既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契合,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能完成曙光的二次創業。
從以我為主到全社會共享
歷軍將曙光的業務模型比喻為一個房子,房子的地基是曙光的硬件平臺,包括計算機、服務器、存儲等,再往上是云計算、軟件系統,房子的頂端是各類應用和服務。
歷軍認為,未來硬件部分曙光可以以超低價提供給客戶,甚至不排除通過“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模式免費送給客戶。而曙光要做的,是搭建這樣的軟硬件平臺,讓第三方的應用在平臺上跑起來。
互聯網思維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實踐起來并不輕松,這首先就需要改變業務發展上“以我為主”的固有思維,要有成就別人的廣闊胸襟。而“讓全社會共享數據的價值”,正是曙光數據中國戰略的目標之一。
從做法上看,曙光朝著這一目標在挺近——以城市云和行業云為結點,通過“云+大數據”服務手段,借助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應用生態系統,拉動行業創新。
隨著數據平臺的搭建,必然形成大量人才、資本資源的匯集。歷軍表示,曙光將利用平臺資源,為千家以數據為核心業務的創新型企業提供支持,驅動產業創新升級。
在技術創新大會上,除了中科院、工程院這樣的國內最頂尖的技術研發人員之外,英特爾、VMware 、龍芯中科、奇虎 360、神州數碼等產業鏈上下游知名企業高管也到會。曙光的意圖在于,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以收購并購、戰略合作、產業聯盟等形式,快速打造從數據采集、軟件研發,到關鍵數據應用開發的完整生態圈,實現服務區域擴展與價值鏈延伸,拉動行業萬億產值。
可以看出,整個產業鏈條很長,曙光不僅希望打造大數據平臺,而且要打造一個垂直整合的生態鏈,將市場蛋糕整體做大,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實現曙光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