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中國有句俗話:破鼓萬人捶。近期三星的衰敗,確切地說是出貨量、營收和利潤的下滑在我們國內某些業內人士和所謂的自媒體身上就體現得尤為明顯,甚至是個人就貶低人家三星一番,但細細看來,不過是借助三星業績下滑的噱頭為國產手機,確切地說是為某些國產手機廠商站腳助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有句俗話:破鼓萬人捶。近期三星的衰敗,確切地說是出貨量、營收和利潤的下滑在我們國內某些業內人士和所謂的自媒體身上就體現得尤為明顯,甚至是個人就貶低人家三星一番,但細細看來,不過是借助三星業績下滑的噱頭為國產手機,確切地說是為某些國產手機廠商站腳助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里我們不妨先看看最新季度(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據IDC的統計,在今年第三季度,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24.4%,出貨量為7320萬部左右依舊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三的華為市場份額為5.3%,出貨量為1590萬部左右;排名第四的小米市場份額為5.2%,出貨量為1570萬部左右;排名第五的聯想市場份額為5.0%;出貨量為1500萬部左右。照此計算,我們中國三家廠商的市場份額和出貨量合計分別為15.5%和4660萬部左右,僅相當于三星市場份額和出貨量的64%左右。記住,這是中國三大廠商的合計,如果拿出任何一個廠商和三星單挑的話,根本不在一個層級。這也是為何Gartner在總結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情況時稱,盡管華為今年第三季度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但是,華為期間的智能手機絕對銷量仍較低的主要原因。
在此也許有人會稱,我們比得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既然如此,我們就看看在我們的主場,我們國內手機廠商的真實情況。根據賽諾最新數據(某些業內人士愛用的國內統計機構的數據),2014年10月,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前10位分別為三星(13.3%)、聯想(10.7%)、蘋果(9.5%)、華為(8.5%)、酷派(7.7%)、vivo(6.4%)、OPPO(6.1%)、小米(5.0%)、金立(2.7%)、中興(2.3%)。不知業內看到這個數據有何感想?我們看到的是,即便是在三星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目前仍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的老大,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廠商之間彼此的市場份額相當接近,這意味著未來人家三星怎么樣那是人家的事,我們彼此之間市場份額的爭奪會更加慘烈,而且決定勝負的因素仍在價格或者說是中低端市場。何以見得?
依然是賽諾的統計,3000元以上智能手機市場,1—10月累計市場份額9.3%,共出貨了約3000萬部,其中蘋果51.2%,三星41.2%,OPPO 2.3%,HTC 1.2%,Sony1.0%,vivo 1.0%,其他2%。在此不難看出,3000元以上市場中,蘋果、三星占據了92%以上的市場份額,占有絕對優勢。由此可見,我們國內手機廠商在國內市場份額的獲得主要依靠的還是利潤率不高的中低端機(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小米手機出貨量的暴增主要得益于售價僅為699元的紅米手機這個事實)。同時,鑒于3000元以上市場僅占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不到1/10,且被三星和蘋果壟斷,國內廠商在高端尋求突破(按照某些業內人士說法是在4000—5000元價位段)或者說能給廠商競爭位置帶來實質性變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外就高端市場這個話題,我們想補充的是,有業內人士將售價4399元和4680元華為Mate7尊爵版和酷派鉑頓的推出作為中國手機廠商已經崛起及三星的衰敗的標志。先不說這個價格與對手三星售價5399元的Galaxy Note4相比,價格低了15%左右(根兒上說還是比人家賣得便宜),定價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或者說與廠商強弱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關鍵的因素是廠商賣出了多少?在這個價位段占據了多少市場份額?給廠商帶來了多少營收和利潤?換言之,定高價是容易的(廠商的自主行為),獲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并轉換成廠商的實際利益才是最困難,也是最具實際的價值,否則定價再高也是白搭。
除了上述直觀和公開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我們國內廠商仍與三星存在差距外,在不公開的利潤和利潤率上的表現又如何呢?這里我們只想公布一些公開數據。據投資公司Canaccord Genuity的研究報告稱,蘋果在這一市場上仍占據著86%的利潤份額,而蘋果份額的增長是以其他競爭對手的份額下降為代價的,尤其是三星,盡管如此,三星依然占據了智能手機運營利潤市場的18%(這還是在三星三季度的凈利潤下滑近50%,手機毛利從20%驟降到7%,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的情況下取得的),與蘋果合計的利潤市場份額超過了100%。這種狀況與2011年相比并未發生大的變化(只是三星與蘋果所占利潤比例的變化,即蘋果的增加,三星的減少)。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認為,三星利潤的大幅下滑部分更多是流進了蘋果的腰包,而我們國內廠商的關系并不大(至少與市場份額相比)。
當然,由于缺少可用的銷售額和盈利數據,人家Canaccord Genuity的報告并未將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利潤計算在這份報告之內。但這恐怕才是問題所在,與大張旗鼓地宣布市場份額相比,我們國內手機廠商基本都羞于或者回避與智能手機相關的營收、利潤及利潤率。不過從近期小米入股美的公開透露的信息顯示,小米在去年的毛利率僅為1.8%,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小米在中國手機廠商中,因為其獨特的互聯網營銷,成本應該是較低的,既然成本較低的小米毛利率僅為1.8%,那么其他廠商的盈利狀況就可想而知了。與之相比,2013 年三星毛利率為 18.7%、蘋果為40%。到了今年,,盡管三星的毛利率降低到了7%左右,但按照美林證券的報告預測,在未來的2015—2017年間,三星的毛利率為10%—15%之間,而中國廠商華為10%左右;小米為高位個位數;聯想為0%—1%;中興為0%—4%;酷派為低位個位數(應該不會超過5%)。可以說,除了華為外,目前主流中國手機廠商的毛利率均在個位數徘徊(僅有高低位之分)。加之前面所述在出貨量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們國內手機廠商在整體利潤和利潤率方面仍與三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其實中國手機廠商的盈利壓力目前已經開始顯現。在經過低價搶奪市場份額的短暫興奮之后,日前,小米CEO雷軍已經放出未來5年不追求盈利的言論,而之前一直號稱中國高端智能手機老大的酷派更是接受了奇虎360的4.0905億美元現金注資入股。
最后再來看看因為三星業績的下滑,我們業內人士借此所言中國手機廠商在創新上也超越了三星,甚至蘋果的論調。其實誰都清楚,在智能手機已經成熟及標準化的今天,那還有什么真正的創新所言呢?這個時候衡量創新的標準應該是能夠給予市場和用戶最看重的功能上的最好的體驗。從國外科技博客PhoneArena 近日評選出的 2014 智能手機八大“最”中看,在最佳續航手機中,只有中國小米的Mi4和華為的Mate7及一加One入榜,而在最佳拍照手機、最讓人印象深刻、最佳自拍手機評選中,中國手機竟無一款入選。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球上最薄智能手機中(十款上榜手機機身厚度均在 7 毫米以下),中國手機廠商意外包攬了前六和榜單70% 的手機。不知業內如何看待這個榜單?我們認為中國手機廠商在門檻較低,技術含量和實用性不高的方面盡顯本色,而在技術含量及實用性高的時候,我們的手機廠商卻集體失語了。順表要說的是,在上述這些榜單中均有三星品牌的手機出現。
綜上分析,我們認為,近期業內拿三星業績下滑演繹國產手機崛起的言論喧囂塵上,而這些言論完全是缺乏事實依據的自我吹捧和陶醉,這種做法極易誤導我們正在發展中的智能手機產業,甚至是廠商自己(誤認為自己有多強大)。實際的情況是,三星絕非是破鼓,充其量是鼓聲沒有以前響亮而已,而所謂要超越三星的中國廠商,其實彼此間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因為從目前及未來的情況看,誰想超越三星,甚至是蘋果的話,要先各自過了國內廠商自己這一關。所以國內廠商的當務之急還是好好研究下你身邊的同城兄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