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嵌入式市場正由x86解決方案向ARM解決方案轉型。以往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許多廠商對ARM解決方案望而生畏。研華公司在前不久的飛思卡爾FTF大會上打消了客戶的這一顧慮。
研華(中國)公司上海分公司嵌入式運算核心事業群中國區總經理江明志表示,RISC是研華目前正在極力發展的方向,因為在整個物聯網和IT的架構中,RISC的占比越來越高。
研華嵌入式核心運算事業群產品經理周洵介紹說,由于x86的性能很好,以往比較復雜的、對性能要求較高的應用一般采用x86方案設計。但是,現在很多傳統設備需要降低功耗,提高穩定性,降低成本,再加上性能已經向x86靠近的ARM Cortex-A8/A9/A15 CPU的推出,在嵌入式市場,x86方案正在往ARM方案轉型。
以KIOSK自動販賣機/清分機為例,以前這類產品全部用x86工控機設計,這其中有兩大門檻ARM無法做到。其一是播放高清視頻(其上有運營成本,要播放廣告,增加營收)。ARM V5架構的顯示性能非常弱,但現在的ARM Cortex-A9播放1080p的視頻已經沒有任何壓力。另外一個復雜之處在于外圍模塊。自動販賣機需要進行錢幣識別和閘刀控制等,ARM以前的產品沒有相應的驅動,其生態系統不夠健全,只是在低端產品上使用。以往模塊廠商都是用x86的解決方案,因此,只需要做Windows XP/Windows 7的驅動即可,針對ARM的Linux/Android
的驅動就沒有廠商愿意設計了。但現在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很多做3G、Wi-Fi、觸摸屏、面板的廠家都要做基于Android/Linux的驅動。
此外,環保類產品(比如氣相分析儀)、醫療產品(超聲)以及數字標牌等行業,也都顯現出x86方案向ARM方案轉型的趨勢。
第二個大的趨勢是,之前很多低端的ARM平臺現在都要實現升級,從而實現更多的功能,使處理能力更加強大。研華的產品具有延續性。
在標準化方面,很多客戶在使用x86的時候,可以很輕松地對項目進行評估,因為其對CPU的性能很清楚,將外圍模塊、采集卡一插上來,點擊安裝就能馬上實現。但是如果要把項目換成用ARM來開發,客戶可能對ARM的性能不了解,在ARM上花費的精力要比x86高很多,這是很多客戶不愿意用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做ARM電路板沒有標準。包括研華在內的各個廠家所做的ARM電路板其規格都是獨立的,沒有統一標準,一旦客戶采用了某個廠商的標準后,就不能再改。
周洵介紹說,典型的幾類客戶成正態曲線分布。In House企業(比如中興、華為)和ODM廠商這兩類客戶雖然單個項目的量很大,但是其整體項目的基數不多,整個市場份額不會很大。真正量大的是早期大眾(實用主義者)和晚期大眾(跟隨主義者)。這兩類客戶單個項目的量雖然不大,但是其項目數量卻很多,整體(CPU和板級)量很大。要怎樣打入這兩類客戶?這些客戶如果采用了像研華這類平臺廠商的產品,遇到bug找原廠,原廠可能不會理睬,因為量實在是太小了。因此,針對這類用戶,就需要做標準化。
現在,研華定義了一個叫RTX的標準,控創和康佳特也分別定義了ULP和Q7標準。這些標準由SGET協會統一管理,很多廠家會跟著做這些標準的產品。RTX標準背面需要加4個100腳的連接器,底板上還要加4個卡槽(4套加起來成本要5美 元),但是其可靠性(抗震性和耐腐蝕性)很強,能夠應對飛機、動車等有高震動、氧化風險的嚴苛環境;Q7和ULP標準的規格則都是采用金手指的卡槽(歐洲比較流行,此卡槽無連接器費用,但抗震性差)。另外,這幾種標準所引出的信號數也不相同(RTX為400腳,Q7為230腳,ULP為314腳)。
此外,相對于其他IDH公司
(獨立設計公司)設計的只有最小系統的核心板,研華的核心板將盡可能多的模塊集成到其中(除了最小系統,還集成了網絡芯片、串口控制器、電源管理芯片等),客戶的載板開發可以很簡單,從而降低其開發難度、開發風險、載板費用、投入人力和開發周期,并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最后,周洵表示,研華是平臺提供商,也就是提供板卡、軟件、系統等。現在,除了平臺以外,研華還加入了許多其他東西,比如外圍模塊(SQ Flash
、3G、 Wi-Fi等模塊)。研華針對自己的平臺將這些搭建好,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硬件解決方案。比如,自動販賣機可能需要接入3G、Wi-Fi、網絡、面板、觸控等,以前在x86上這些都有驅動,設計沒有太大難度,但是這些驅動在ARM上不一定有。研華把這些驅動都做了,客戶在用研華的平臺后,需要什么樣的模塊和驅動都有,從而可以快速地將原型搭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