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趙國祥先生表示:研華未來將著力于與業內合作伙伴一道,把自動化行業的物聯網應用串起來,建立產業鏈,同時也推動行業內的分工合作。深耕物聯網,這將是研華未來長期要做的事情。
2011工博會上,研華科技“智能自動化,無縫隙整合”主題墻無疑是整個展臺最大的亮點和焦點,從全面感知到可靠傳輸再到智能應用,吸引了眾多觀眾 駐足。研華緣何結緣物聯網?何為“智能地球的推手”? 走出熱鬧非凡的展會現場,研華科技物聯網業務負責人趙國祥先生向大家揭示了答案。
研華科技物聯網業務發展負責人 趙國祥先生
“智能地球的推手”的提出
2009年IBM響應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的“要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智慧”這一想法提出“智慧地球”的口號。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 察工作時提出了“感知中國”,與奧巴馬提出的“智慧地球”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件事情幾乎同期發生,全球產業界迅速聚合,智慧地球、物聯網被認為是計算機 與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IT產業浪潮。
研華科技自1983年創立于PC產業興起的時代,歷經近30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領先的創新嵌入式產業電腦&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廠商。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研華積極投入物聯網核心技術及應用的發展,致力成為智慧U社會的領導品牌。從感知層到網絡層,再到應用層,研華提供無線傳感網絡 I/O,通過標準接口與內建智能功能采集與控制設備、中間件應用軟件等,積極推進各領域的智能產業。
研華意識到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會改變整個產業格局,IT/自動化領域以及人們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2010年被業界稱為“物聯網元年”,依托著豐 富而廣泛的產品與市場應用基礎,因應物聯網產業興起的時代背景,2010年初,研華提出了以“智能地球的推手”為公司使命,致力于成為嵌入式電腦、物聯網 與自動化領域最具關鍵影響力的全球性企業。
時至今日,提到“智能地球的推手”,自動化同仁都會想到研華。然而在最開始的時候包括在研華內部也會對這一新名詞存在疑問。“人們會覺得,這一概念是不是太大了,智能地球、物聯網會不會只是形式上的東西?”趙國祥先生坦言。
質疑歸質疑,就在這一概念提出后的兩年時間里,研華作為產業領導者充分踐行了“智能地球的推手”的企業公民使命。在2010年11月份發起并舉 辦了海峽兩岸物聯網應用論壇(臺北、上海、北京三場),將“產官學研用”各個領域的主管部門、學會、專家、業內人士聚集到一個平臺上,非常務實地充分探討 現階段物聯網行業應用的推動及面臨的問題。研華深入聯合相關行業協會,積極推動行業物聯網應用發展。在教育市場、培育人才領域,依托研華文教基金會與研華 培訓學院的資源,與國內第一批設立物聯網專業的高校建立了聯系,進行一些相關的合作計劃、實施相應的培訓計劃。
物聯網實際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它的建立有其自身重要的價值。而研華的決策層卻能以一個企業人的角度去推進這個產業鏈的完善與成熟,這是很有遠 見的。我們知道,物聯網最重要的是整合和優化。但以前大家都是各做各的,水網的做水網的,燃氣網的做燃氣網的,這個領域內每個東西都是獨立的,你要把同一 領域內的這些都放在一起,以前是不可能的。但物聯網把人們認知內原本覺得不相關的東西建立了聯系,而物聯網的整合和系統優化正是其發展的意義所在。
趙國祥先生認為:在物聯網領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推手。大家的美好愿景就是:物聯網得以良好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智能、安全、高效、節能,讓大家一起享受物聯網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
物聯網與自動化密不可分
一般來講,按物聯網的應用架構來分,業內把物聯網分為三層:感知層,傳輸層和智能應用層。
回過頭看,研華自成立起做的工作就都是與物聯網相關的:從研華的軟硬件產品特性來看,從component角度來看能覆蓋到每一層。不過相對來 講,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偏前端的部分。研華提供豐富的數據采集模塊(ADAM-4000/5000/6000),來把自然界的模擬量以及設備狀態量作充分感 知采集。同時,根據需求通過研華的智能網關、PAC控制器、嵌入式工業電腦等設備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計算、存儲、分析、控制和通訊接入。這正是物聯網的全面 感知應用。
而中間的傳輸層,主體是三大運營商和做通信的廠家。在這一部分,研華提供接口豐富的通信接入設備來與合作伙伴搭建可靠傳輸系統。
智能應用層則是眾多的IT/行業集成商,例如:IBM、惠普,以及國內的華為、東軟等。這些大的IT系統集成商為政府主管部門、終端用戶、行業 業主作頂層設計、呈現應用規劃。在這一部分,基于B/S架構的WebAccess,這款完全基于Web的自動化軟件起到重要作用,研華作為數據整合中間件 與系統集成商搭建數據無縫整合平臺。
另外,說到技術層面,不能不提及研華的IEC 61499標準與WebAccess軟件,前者是分布式控制的國際標準,而后者是研華的一個中間件。
此次,研華帶來了IEC 61499的分布式控制模塊ADAM-66XX系列,這個其實是對物聯網更廣泛的應用所做的技術支撐。按照當前主流的控制標準IEC 61131,是通過掃描周期獲取I/O數據并處理,這在自動化范疇的系統規模內被認為是適用而且將繼續占據主導地位,但物聯網應用領域會有所改變,全面地 感知涉及到海量數據處理、云計算結合,再用掃描周期進行數據采集就會帶來很多麻煩,可以預見,未來的發展越來越要求末端的設備智能化,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 處理,IEC-61499標準會給你帶來便利。
研華的WebAccess軟件是一款Cloud Enable的物聯網中間件組態軟件,“諸如基于Zigbee的前端I/O、GPRS、RTU每個分站采集設備內嵌 WebAccess,WebAccess提供給上端應用系統多種數據接口標準,各種系統都可以來這做整合。”趙國祥先生說,“研華推動的物聯網相關應用現 場I/O已經具備基本智能特性,再加上這種分布式控制標準產品與中間件,我認為這是物聯網對工業自動化智能化趨勢的一個大的推動。”
研華的自動化發源于PC-based,隨著產業變革的演進,持續發展和完善Web Enable、Cloud Enable的產品與關鍵技術,系統開放性高,相容性好。這也就意味著要實現信息化植入到自動化(兩化融合),某種意義上講,對研華系統來講是具備先天性 因素的。可見,物聯網其實就是工業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自動化和物聯網是密不可分的。這也就意味著研華在發展物聯網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當前物聯網的發展看似已如日中天,而未來工業自動化的發展需物聯網為其建立一個良好的架構,物聯網會推動工業自動化更加智能,而物聯網的發展同樣也有待于工業自動化的有力支撐。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物聯網的發展應務實
“物聯網浪潮興起這一年多,相關領域都取得實質性進展,但要說泡沫,肯定也是有的。”趙國祥先生認為。
因為許多企業對物聯網的理解其實是千差萬別的,甚至是存在偏差的,但這些企業卻跟風似的表示要發展物聯網,并且把什么都拉來扯物聯網,尤其體現 在一些名目繁多的會議活動中,頗有些扯來虎皮當大旗味道。“不過這種錯誤認識大部分都是一些會展公司和一些承包單位弄出來的噱頭而已,這些泡沫也停留在對 物聯網缺乏理解的這類群體的一些炒作活動。”趙國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
而我國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對物聯網的認知和推廣還是比較務實的。在現階段大力發展得多是改善我們民生、安全,節能等領域。在此基礎上實現物聯網的整合和優化,而這些于老百姓而言都是有意義的事情。
當前物聯網所涉及的都是很務實的方面而且是很有前景的。其主要方向就是水、電這類的民生領域,以及工業安全、交通方面的安全,再有就是能源、節能、環境監控、煤礦安監、石油石化、電網新能源,國家在這方面是有實實在在的投入的。
研華科技推出的城市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控系統,是關乎民生領域的環境安全的物聯網應用。該系統通過B/S架構的WebAccess 智能組態軟件搭建城域的分布式架構,透過ADAM數據采集模塊、智能網關將加油站、危險性原料罐、鍋爐、煙花爆竹存放地等這些我們生活的城市中的重大危險 源進行實時的數據和現場視頻監控,一旦有潛在危險狀況發生,該系統會自動發出告警,管理者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手機、客戶端等設備及時獲悉并根據現場狀況進 行處置,從而避免重大危險事故的發生。
針對節能降耗的市場需求,研華科技推出智能建筑能耗計量監管系統,通過智能網關BEMG-4110/4220將大廈內智能電表、水表、氣表等數 據上傳到中央監控室,上位平臺BEMS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以各種圖表形式呈現大廈各設備用能情況,供物業公司及各部門相關領導參考,為進一步 節能改造提供基礎數據。該系統順應當今智慧建筑、綠色建筑之潮流,完全符合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建導則之要求標準。
另外在能源領域,傳統上的油田,智能油井是包含在油田物聯網內的典型應用。每個油田就是一個智能單元,利用研華的智能油井監控系統都實現智能感知與控制,每個采油區實時生產狀態,設備狀態、通過被授權的固定客戶端、移動終端都能及時感知和控制。
再有就是智能電網,從發電、輸配電到變電站,研華都有符合要求的網關類產品以及采集類產品。而十二五推出來的高壓設備監測計劃投入約2萬個億,這對于研華以及物聯網都是一個契機。而這也證明物聯網應用推廣在真正改變老百姓的民生安全和能源問題上是有實際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