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有一篇題為《再用POWER你就Low了》的文章援引某虛擬化廠商的公開發言,提到了POWER在性能、應用、功耗、投資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終得出從POWER遷移到x86是大勢所趨的結論。時隔半年,在近日我們對于達夢數據庫測試負責人馮源的采訪中,他除了提到上述因素之外,還特別提到了“體驗”對于客戶遷移的影響。
據官方資料顯示,達夢數據庫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數據庫管理系統與數據分析軟件的研發、銷售和服務。馮源日常的業務就是幫助公司客戶處理各種平臺上的各種行業應用問題,其中包括了公安、電力、政府辦公、企業財務、金融電信等等,在傳統意義上這些都是關鍵業務的應用客戶,也是POWER平臺的目標用戶群。
便宜夠用、選擇豐富的x86平臺
馮源更是詳細描述了他日常的工作環境,“測試涉及到的系統既有準實時的生產系統,也有辦公OA類的信息系統,還有大數據分析類的系統,還有對公眾的準金融類的系統……覆蓋面比較雜,當然也可以說比較全”。通過日積月累的研究與探索,馮源對于客戶的業務與應用已經爛熟于心,對于客戶平臺的選擇也能夠給予建設性的意見。不過在他看來,x86平臺是當下業務的最佳選擇,原因很簡單——“便宜夠用、選擇豐富”。
“便宜夠用,是說對于大部分系統,尤其是機構內部的中小型系統,沒有那么多的預算用POWER,這是錢的原因。其次x86現在也確實性能非常好了,不論是跑數據庫還是跑web,都足夠。這一點看看TPC官網的性能排名也能夠說明問題。
選擇豐富,則是指x86設備的生產、供貨選擇面非常廣,產品規格也很多樣,機架式、刀片、塔式都有,單路、兩路、四路、八路……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規格,帶來的效果就是充分的競爭,最終給消費者呈現的就是非常好的性價比”。
客戶分為兩類,選擇卻殊途同歸
對于馮源來說,他所服務的用戶中,的確有一部分選擇了POWER,即形成POWER+x86的形式,其中POWER用于核心數據庫,其余的服務器全部采用x86。但隨著x86的逐漸成熟,POWER平臺的采購已經有了明顯的減少。對此,馮源更愿意從兩個方面解讀客戶的需求:
第一類用戶,遷移到x86服務器是其整個生產系統的體系架構演變主導的。在早期,用戶采用的是大型機,自然而然的,所有的支撐系統都是基于封閉系統的解決方案。在后續的演化過程中,逐步實現了小型機+基礎軟件集群的方式,成功的替換了大型機,并且具有同樣良好的高可用。這一次變遷的結果是引入了軟件的集群特性,結合小型機自身的RAS特性,在整體上達到大型機的效果,即小型機+軟件集群代替了大型機。到了第三階段,用戶開始采用x86服務器+基礎軟件集群+應用層容災設計,替代了第二階段的小型機+基礎軟件集群。整個系統的高可用不再單純依賴小型機的RAS特性和基礎軟件的容災特性,而是整個生產系統從異地多活的設計開始,就考慮了高可用問題。這一類用戶在整個變遷過程中,在保障業務連續性的提升的同時,還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架構的可控性。
第二類用戶,在遷移到x86的過程中,更多的考慮的是橫向擴展能力。POWER平臺是性能非常強勁的平臺,但相應的其成本也是比較高的,當面對業務快速發展,業務負載不斷提升的情況下,x86良好的性價比成為橫向擴展非常好的選擇。在前幾年這種需求和趨勢并不明顯,一方面是軟件開發者還沒有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則是相關產業技術還沒有形成發聲體。今年來分布式的技術、并行的技術、虛擬化的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了,軟件開發者有能力提供支持橫向擴展的軟件產品,同時在商業和技術方面,相關概念、理念受到熱捧,而x86正是那個既有性能,又有規模優勢的候選人。
除了作為一名優秀的技術人員,馮源日常也密切關注著產業發展,對于服務器行業的趨勢也有著自己的見解。正如文章最初我們提到的,馮源認為POWER之所以被x86替代,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體驗”的太差。對此,他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
為什么談體驗?拋開性能、技術、商業策略,回歸到產品,我認為決定用戶選擇的始終是體驗。體驗才是產品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這與是否開放、開放程度沒有絕對的直接關系。所以我們既能看到當初采用開放策略的IBM PC是如何占領市場的,我們同樣能夠看到現在相對封閉的蘋果仍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在安卓的沖擊下,蘋果仍然成為盈利最高的公司。
在IT基礎設施領域,體驗的定義與個人消費品的定義當然是不同的——是否有良好的總體成本、足夠的性能、豐富的工具鏈、靠譜的技術服務、易于招聘和培養的操作人員等等。
得益于x86的開放特性,上面這些影響體驗的因素,是由整個IT產業共同來完成的,而不是由Intel或AMD一兩家公司推動。因此你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IT基礎設施,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幾乎都支持x86平臺,用戶選擇了x86,意味著能夠在最豐富的配件、軟件中挑選;任何一個大學、高校都基于x86平臺的windows或linux培養專業人才,因此用戶可以在最廣泛的人才儲備池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管理員、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同時幾乎所有的服務器廠商都提供x86芯片的服務器產品,因此意味著用戶可以在眾多的供應商中選擇質量過硬、服務優質的供應商。反過來,廣泛的市場帶來的規模效應極大的降低了生產和研發成本,從而降低了用戶的擁有成本,形成了優勢閉環。在這個生態中,每個廠商都獲取自己的利益,同時也完善著整個生態。這通過是“開放”策略對產品體驗帶來的提升作用。
所以OpenPOWER的開放策略,關鍵在于最終能否轉化為其體驗的提升,這才是與x86的爭奪中取得成就的關鍵。
“開放”不是一種姿態,最終必須實打實的轉化為生態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我們知道POWERPC曾經采取開放策略,但最終沒有戰勝x86 PC;我們也見識過“OpenSPARC”的開放,同樣沒有成功。
就目前看來,參與OpenPOWER的服務器廠商還不夠多,可供用戶選擇的服務器品牌還有些少,OpenPOWER上的生產力生態圈豐富程度仍然落后于x86,OpenPOWER上的技術人才規模也不夠大,這些都會對OpenPOWER與x86的競爭產不利影響。
對于服務器行業未來的發展,馮源也認為可能會出現“群雄并起”的局面——中國將迎來CPU百花齊放的時代,x86、POWER、ARM、MISP都有機會。同時他也提到“云計算的興起,也使得隱藏于服務之后的x86或是POWER變得不那么直觀和敏感,能否取得云服務廠商的青睞,將成為新戰場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