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道,在中國經營的國外科技公司獲得的一份文件中顯示,中國政府擬出臺一項新規定,要求向中國的銀行出售計算機設備的公司交出源代碼,接受相關檢查,并要在硬件和軟件中植入所謂的“后門”程序。
報道稱,新規定共22頁,于去年年底通過審核,是中國政府加強關鍵領域網絡安全的措施之一。
這向措施聽起來似乎可以加強網絡安全,但安全業內人士稱植入后門會被黑客利用并成為國外情報機構的理想接入點。
外國企業擔心,新條例實際上是將他們從這個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中趕出。西方企業批評該政策為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并認為這是中美之間技術持續對峙中的最新交鋒。美國商會呼吁就此事進行會談。
雖然在基于硬件和軟件中植入后門的要求,令隱私和安全人士震驚,但這樣的要求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高級官員和英國首相卡梅倫也都曾提出,美國聯邦調查局和英國情報人員希望能夠任意從手機和其他設備中提取信息。
“聯邦調查局似乎也有類似中國政府同樣的計劃,只不過他們不會假裝是對軟件進行審查。”--Tor開發人員 雅各布·阿佩爾鮑姆從技術上講,完全可以建立托管系統,將解鎖設備后門加密密鑰的訪問權限提供給政府。這就和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生的臭名昭著的加密芯片事件如出一轍——芯片本來采用了類似DES的算法,用于加密電話語音通話,卻在工廠中被編入了一個80位的密鑰,政府拿到這個密鑰就可以解密手機通話。
評論人士稱這種密鑰托管機制為“密鑰劫持”,抨擊整個計劃引入了一個任何意想不到的人都有可能會利用弱點。美國政府試圖在科技產業的一片置疑聲中推動這種加密芯片的做法,引起了有關更強加密技術出現的辯論。
蘋果和谷歌將加密數據默認存儲在智能手機的決定,引爆了關于密鑰托管的辯論,特別是在政府上層。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給政府留有備用密鑰鑰匙是有問題的。委婉地講,像中國、美國和英國政府正在努力向科技企業推行的這種創建一個所謂“安全的”和國際化的開放后門是完全行不通的。
對于貿易保護主義的批評,中國很可能會通過特別指出美國如何使華為向西方運營商出售電信設備多么艱難而進行回應。斯諾登關于美國黑客曾一度活躍嘗試攻擊華為系統的泄密披露,也讓形式進一步復雜化。
就在對于中國政府后門要求的一片質疑聲中,蘋果已經同意中國政府對iPhone、iPad和Mac的安全審查。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盡管蘋果設備是在中國生產,但一些技術還是在美國加州設計出來的,這讓中國政府擔心其可能會有組件用來監視中國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