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國家推進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措施。
11月6日至7日,中國能建新能源技術交流會在廣州召開。會上,電規總院、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華北院和廣東院的專家,分別作了“能源轉型與新能源發展前景分析”“新能源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科技創新助力海上風電業務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與會專家和代表圍繞新能源技術相關問題深入研討,為做好公司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助力市場開發,打造中國能建新能源技術品牌,提出了方向和路徑。
攻克多項核心技術
有關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全球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年均增長分別為22%、38%,我國更是高達46%、62%。截至2017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億千瓦,風電裝機達1.64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占總量的36.5%,發電量約占總量的25%以上。在新增電力裝機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70%,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集熱面積的增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8億千瓦,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7%。新能源開發利用將迎來高速增長期。
當前,中國能建所屬企業緊跟國家能源產業政策調整,在新能源技術領域開展了大量創新,突破并取得了多項核心技術,在風力、光伏、光熱、生物質發電和分布式能源技術,新能源并網系統集成技術,儲能和智能微網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主編并發布了世界首部《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設計標準》,研發建成了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的10兆瓦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累計獲得授權專利300余項。
依托技術創新成果,所屬企業進一步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承接并建成了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項目、阿克塞槽式高溫熔鹽光熱發電項目、珠海市桂山海上風電項目、上海電氣(淮北)生物質熱電項目、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江蘇鎮江大港五峰山電網側儲能電站等一系列國家重點新能源工程,形成了公司新能源的市場競爭力。
“發展新能源業務是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能源業務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能建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吳云表示。
創新驅動全力突破
在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這一國家級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中,廣東院首次成功將導管架基礎應用于海上風電項目,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依托該項目,廣東院獲得了海上風電相關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5項。
通過技術創新,廣東院的海上風電業務已經涵蓋了測風塔總承包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前期總承包、勘察設計及工程建設總承包等各個環節。
在葛洲壩高端裝備產業園,智能微電網涵蓋分布式三聯供、光伏、風電、儲熱、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清潔能源,新能源接入比例高達70%,建成冷、熱、電、氣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智慧微網。飛輪陣列系統的接入,可滿足多時間尺度的能量存儲及穩定控制需求,實現微網內“源-網-荷-儲”高效、可靠運行。
中能裝備與電規總院、規劃設計集團西北院、華北院和工程研究院等單位積極對接,創新協同,開展塔式光熱發電科技項目交流合作,在科技項目、鑒定、應用等方面得到了各單位的大力支持。
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過去通常以設計工作為主,參與積極性不高。在集團成立投資公司之后,我們轉變思路,主動出擊,尋求生物質發電的投資機會。”東北院聯合投資公司與綏化市政府密切溝通,做出了秸稈壓塊廠與生物質發電廠同期建設的項目方案。目前項目已經進入到主體招投標階段。
交流會上,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東北院、華北院、西北院、廣東院,中能裝備和葛洲壩裝備公司等6家企業交流了在光熱發電、陸上風電、生物質發電、智慧能源、儲能和綜合能源管理、裝備制造等領域技術研發,以及通過科技創新助力市場開發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這次會議是在公司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召開,對于促進公司新能源技術進步,推動新能源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能建總工程師和建生說。
針對下一步工作,吳云強調,各單位要緊緊把握國家新能源產業的新形勢、新政策和新技術發展方向,制定和完善企業新能源業務發展戰略,擴大新能源業務比重;要充分發揮公司整體優勢,以規劃設計為龍頭,依托在新能源領域豐富的技術積淀和項目經驗,為政府職能部門和投資方做好服務,推動新能源項目落地;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新能源領域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引領新能源行業技術進步,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