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我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量為195萬臺,同比下滑了13.2%,依舊保持了走低態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的逆勢向上就變得愈發亮眼。10月份新能源車銷量達到了11.7萬輛,同比增長80%,環比增長20%,其中純電動車型增幅高達75%,插電混動車型更是同比增1倍,表現不俗。
其實新能源汽車擁有這樣的表現,已經不止一個月了,它在傳統燃油車銷量下滑的節點逆流而上,究竟是出于怎樣的原因呢?
在車業雜談看來,首先與國家政策、法規有關。
為了推動新能源車型的發展,同時更好的保護自然環境,國家陸續出臺了雙積分政策以及更為嚴苛的國Ⅵ排放標準,以此來迫使車企加緊投入新能源以及高新技術的研發。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內市場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車型出現,消費者的選擇多樣性也就得到了保障。
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新能源車型熱銷地點廣泛集中在北京、上海等限牌城市,因為高昂的藍牌價格將許多有意愿買車的人拒之門外;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輕松上綠牌的新能源車自然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其次,消費者逐漸接受新能源車型,也是新能源車型異軍突起的重要因素。
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同來源于哪里?自然需要歸功于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方面,電池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新能源車的純電續航里程提升了一個檔次,讓新能源車型的使用更加接近于傳統燃油車;另一方面,充電技術的發展也讓我們的等待時間大大縮短,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便利性。
不過,盡管新能源汽車近幾個月來一直處于爆發式增長,但我們從市場占比來看,新能源車型的月銷售量也未能超過市場總銷售量的10%,問題來源在哪兒呢?
車業雜談認為,首先還是成本原因。
對于不限牌的地區來說,同配新能源車型比起燃油版車型要貴出幾萬塊。盡管新能源車型的用車成本更低,但購車多出來的部分也足夠燃油版車型跑上幾年了。另外,新能源汽車在保養維護上,由于電池組的存在,需要花費比燃油車型更多的精力和金錢,也算是一筆額外開支。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多數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似乎不會產生太大的興趣。
其次我們要談談電池質量問題。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電池的作用至關重要,而當下新能源汽車價格高昂,很大程度上也是受電池成本的約束造成的。而一旦電池不可靠,或者說用了幾年后壞掉了,對于消費者來說都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想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電池企業需要不斷提升技術降低成本,進而降低新能源汽車的售價;另一方面也需要車企為消費者提供有力的保障,諸如電池超長質保之類,打消消費者的顧慮,讓他們買的安心。
總結:曾有研究表明,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后,它將迎來井噴式的爆發增長。在車市走低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型逆勢而行可以看出其具備潛力,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目前還存在的部分問題。相信在2025年諸多國家禁售傳統燃油車后,新能源汽車或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