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交通問題十分突出。不僅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面臨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二、三線城市也逐漸出現各類交通難題。面對頻發的“城市病”,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成為解決問題、實現智慧交通的新藥方。智慧交通究竟分為幾個階段?技術飛速發展,人們還有多久才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紅利?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不斷推進、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城市道路交通的各種問題凸現。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慧交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近些年多家地圖企業也都在技術上不斷探索,力圖通過技術來撬動智慧交通的發展。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拿全身的血液做比喻的話,當你的主要血管發生一點堵塞時,其實可以進行旁邊血管的分流。交通數據也是一樣,產生了大量的動態數據后,我們跟各個地方的交管局進行深度數據合作。”
除了在企業內部尋求技術突破外,本周高德地圖宣布攜手中國公路學會,成立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力圖在未來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高德軟件有限公司交通管理解決方案部總經理吳澤駒表示,傳統產業遇上新興技術將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實驗室成立的意義在于打通產學研整個生態,如果產業和研究分離,對于今后的應用和發展都會造成瓶頸。應該通過更多的互聯網技術和動態移動數據做一個城市運行的評估和分析,以及有限的城市資源和信號控制資源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
過去,城市路網對于擁堵的探索還依靠傳統設備進行統計,在大數據分析的幫扶下,將實現實時數據監測分析,自動調整交通信號燈配時方案,優化道路交叉口信號燈的控制,提高道路系統通行效率。
我國的智能交通系統已從探索階段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但在清華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萌看來,要想真正實現智慧交通需要歷經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建設階段,包括基礎設施、信息采集的建設,這樣能使交通體系數據化,這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基礎;第二步是能夠更好地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把數據融合在一起;第三個階段是完全讓出行者適應、參與到系統中。”
李萌認為目前,盡管已經開始了不少嘗試,但距離智慧交通還有一定距離,“當前的技術還沒有完全實現智慧駕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我們還在第一階段,需要更多基礎設施把基礎信息采集起來,更認識、更了解復雜的交通系統,進而進一步改變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