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認為,人口正在快速地遷移到城市,城市必須更多地利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提供更好地服務。為此,IBM在過去幾十年完成了眾多智慧城市項目,提供了包括政府、交通、政府、電力、能源、醫療、安防、教育等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幫助城市實現新產業、新模式、新環境、新服務與新生活。世界各地的城市也正透過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變得更加智慧和高效。
避免重蹈“現代城市病”覆轍 智慧交通應如何探索?
近日,羅蘭貝格發布報告《智慧城市 智能戰略》,以開創性的智慧城市戰略指數把脈全球87個城市的數字化變革,以期為智慧城市戰略規劃指明方向。報告顯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市場日漸繁榮,預計未來十年的全球市場容量年增長率為13%,釋放的市場潛力有望為企業創造巨大商機。其中,亞太地區市場的發展增速高于歐洲與美洲地區,預計將從最高每年16%提高至2023年的約32%。
數字化的交通系統不失為建設智慧城市的良好起點,因此,大部分城市的智能策略往往更關注出行、能源和政府管理三大重點領域。除此之外,報告還詳細羅列智慧城市戰略的十大關鍵因素,包括集成而非孤立的解決方案、數據安全、政策支持、公眾參與等等。針對中國市場,羅蘭貝格合伙人江浩認為,中國在智慧城市硬件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非常可觀,效果顯著;未來,中國應著力于將軟硬件建設結合起來,促進城市整體數字化水平的提高。
在中國,智慧交通同樣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頭陣”,智能出行、智慧停車、電子警察、智慧公路、自動駕駛等等細分產業,已然為中國智慧交通體系劃分出了“五大陣營”。“城市數據化是一個大趨勢,建立在數字城市上的智慧交通必然依靠“城市大腦”來統一調控”,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商會會長、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雋認為,這個“城市大腦”的核心就是智慧系統,通過智能交通軟件收集方方面面的大數據,運用于城市交通管理調度及相關決策,輔助宏觀交通規劃。
當前,中國有500多座城市相繼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建設,雄安新區也定位以智慧交通高新產業撐起“智慧之城”,避免重蹈“現代城市病”覆轍。然而,智慧交通探索初期往往百舸爭流,許多垂直領域互不相通,從而造成信息孤島與重復建設,這也是羅蘭貝格報告中重點指出的“孤島思維”問題,因此,強調政府職能部門主導協調、統一步伐就顯得尤為關鍵。在中國智慧交通發展戰略的大框架下,各地交通主管部門應從當地實際出發,融入周邊城市群發展潮流,從宏觀層面制定城市未來交通發展規劃,引導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
雖然智慧交通只是智慧城市藍圖中的一個版塊,但其對城市升級的引領作用不容小覷,對改善城市經濟投資環境、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落地、提升城市綜合競爭能力效果顯著。對企業發展來說,城市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無疑是一個巨大機遇,但是,任何一個企業也無法“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智慧交通產業不僅需要相關硬件設施供應,還有賴于各個軟件系統之間的有機組合,并依靠中心系統實現硬件設施的智能協調、調動,使其實現整體高效運作,同時保障數據安全。產業鏈條仍在不斷延伸,合力抱團才有利于產業集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