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一則不太起眼的消息卻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公布了一項新的試點項目,將高速公路歷史數據、實時數據與路網狀況結合,基于阿里云大數據平臺,預測未來一小時內的路況。結果是,實時路況監測成本下降了 90%,未來路況預測準確率在 91%以上。
乍一看沒什么,但是,仔細分析的話,其實不一般。
用手機信號收集數據
首先是它獲取數據的方式,不是 GPS,而是用手機信號?;驹硪埠芎唵?,在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通信基站,手機用戶經過基站時,會有“打卡簽到”的效果,通過這些數據,就可以比較準確的反映單位時間內該路段的實時路況。
按照我們慣常的理解,通過手機進行定位,更多的是依靠精準度更高的 GPS,尤其是當我們使用高德、百度這樣的地圖 App 時。而使用手機信號定位的優勢在于,從數據獲取者的角度來看,它不需要用戶打開地圖 App 就可以獲取大體位置,更不用關心用戶到底用的是哪款地圖 App,只要用戶手機有信號,就是一個有效的樣本來源。
至于精度,手機信號雖然不如 GPS 定位精準,但是對于實時路況來說,只要能分析出哪個區域的信號密度大,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出路況。
當然,這只是路況數據的來源之一,對于城市的交管局來說,還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獲得路況信息,比如在地下埋的流量線圈,比如監控攝像頭,比如出租車上傳的信息。不過,類似流量線圈、攝像頭這種方式,需要一定的硬件成本投入,地方政府往往不能支撐起這種投入,而且數據更新頻率不快。所以,“眾包”是現在很多城市交管局會采用的一種方式,比如前一陣高德就聯合了不少城市,為他們的交管局提供交通數據信息。一方面,節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準確度和更新頻率。具體到用手機信號這種方式,其實并不需要投入什么,只要有足夠的通訊基站,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是很有性價比的一種解決方案。
阿里的智慧交通野心?
在浙江的這個案例里,收集來的數據結合某路段的歷史數據以及路網狀況,會經過阿里云進行實時計算。要達到 91%的準確度,一定離不開強大的云計算能力,在這一點上,恐怕國內能做這件事的不多,而涉及到和政府合作,能勝任就估計更少。這項實驗之所以發生在浙江,阿里在其中的作用也顯而易見了。
阿里的云計算能力有多強?此前,微軟曾經聯合了巴西一所大學進行了相似的嘗試,準確率為 80%,后來微軟在加入更多數據源后,將這一成績提升到 90%。
而把云平臺和智慧交通相結合,阿里并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去年 12 月份,他們就和貴陽市合作進行了“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戰”。貴陽市的交通數據向參賽選手開放,他們借助基于阿里云計算搭建的“天池”平臺進行算法建模,通過模擬控制紅綠燈時間,尋找減輕道路擁堵的方法。
據阿里巴巴集團的高級算法專家得福所說,“通過對歷史交通數據的分析,可以預判出未來各個路口的車流量,進而智能改變紅綠燈時間加快車輛通行。”說的再形象一點,比如,在嚴重擁堵的主干道,可以對沿線紅綠燈進行整體控制,然后使車輛一次起步可以連過十幾個路口。
而要實現這種情景,其實也離不開政府開放給他們的交通數據,剛才提到的微軟就是一個例子。不過,這反過來又會考驗平臺的運算能力。“路網關系、上下游事件,甚至天氣等外部綜合因素都應該加入進來。但當這些海量數據納入到全網路況的時空演變模型后,對云平臺的大數據計算能力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阿里的相關負責人這么說。
阿里這么熱衷于智慧交通的實驗,打的是什么主意呢?其實于公來說,做智慧交通是為了提升通行效率,節能減排吧啦吧啦的,于私來說,當很多城市的交通數據全在阿里的云平臺上面時,阿里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很多了,不管是面向行業還是面向用戶,可以想象的空間實在太大。
智慧交通絕對是一個好生意。往廣義上來說它可以是物聯網,往狹義上來說它也可以是車聯網。
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阿里在用高德地圖、阿里汽車事業部來布局車聯網、汽車后市場、互聯網汽車這些具象領域,而它在智慧交通方面的布局,其實更不應該被忽略。
試想一個場景,你的高德地圖可以上傳實時路況信息,這些路況信息經由阿里的云計算平臺進行處理,再向手機端發送未來 20 分鐘內你所行駛路線的交通流量預測,然后你根據預測線路再進行導航……至少在這個情境里,阿里已經無處不在了。
這真的是比車聯網更大的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