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讓老百姓頭疼的問題,除此之外,醫療資源緊張、醫患關系復雜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每年的兩會上,這些都被當作提案要解決的問題一再提出,委員們帶著百姓的心聲,期望上述問題會得到較好的解決。近兩年來,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移動互聯網的流行和發展,智慧醫療成為一個熱門詞匯為大眾所熟知,小編查看了一些資料,經研究發現,智慧醫療中的安防元素簡直不要太多,讓我們來一一盤點。
人臉識別技術 有力制約號販子
在近日舉辦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就掛號難等百姓關注的社會民生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會后,黃潔夫告訴記者,他的家人也曾遇到“號販子”問題,“我女兒帶我外孫去兒童醫院看病,用了4個小時也掛不上號,我女兒都哭了。”掛號難在北京一直是一個難題,其重要原因在于所有的掛號是對號不對人,只要你手里拿著號就可以就醫,無法確定掛號的人員與就醫的人員是否為同一人。
那么是否可以用相關技術來應對這一問題呢?答案是可以采用人臉識別。當今,刷臉支付、刷臉登錄等流行應用都是利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作為身份認證的技術手段,該類身份認證手段可以借助于人體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特征進行身份認證,更加精準、科學。宇視在這方面也亮出了自己的招牌:憑借大數據和視頻智能分析技術的實踐積累,業內首家將這一醫患迫切需求變為現實:普通三甲醫院每天上萬條人臉數據,對號販子定位準確率達80%以上,且通過多院聯網,可實現多次識別,為號販子治理問題開出了一劑良藥。
視頻監控系統助力救護車調度 提高急救效率
遠程監控系統不僅可以實現遠程醫療會診,還可以用于急救調度。湖北移動在公安縣各醫院急救點安裝了遠程監控系統,利用移動4G網絡,以高清視頻的形式將車輛停放、醫護人員準備情況、出車情況等信息實時傳輸到急救指揮中心監控平臺,調度員一目了然,并按照“就近及時原則”,指派距離最近的醫院派救護車趕赴現場,對患者實施急救,根據病種、病情及患者意愿,將患者送到相關醫院救治,從而確保急診急救的快捷有效。同時,救護車在運行過程中,通過移動物聯網技術,車輛運行軌跡、區位等信息可實時反饋到監控平臺,方便指揮中心及時、準確掌握各醫院救護車的出行路線,合理安排線路規劃,實現院前救治和入院救治的無縫對接。
健康監測和管理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來支撐
一些疾病屬于慢性病,但占據的醫療資源和成本卻并不少。對此可以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使用智能腕帶、智能手表等就可以做到常規的健康監測,包括對血壓、脈搏等常規的一些生理信息的遠程監測,在院內對睡眠、血糖,各種相關數據的精確監測等。另外,可以對一些行為進行監測,比如散步、跑步,也包括騎車和乘車,通過大數據判斷出這些行為的特點,也可根據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包括食物的熱量進行飲食的控制提醒,有針對性的給服務對象提供醫療診斷和服務。“十三五”強調要促進健康中國的建設,其中智慧醫療被提上日程,這對于安防行業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總結:
智慧醫療這個概念雖然漸漸普及,但是真正落地仍需時日。其中很多層面與安防息息相關,這對安防行業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遇,既為安防找到了新的市場空白點,又會有新的需求促使安防行業不斷前進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