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醫院與工研院于2019年1月上旬簽約合作打造「智慧醫療臨床信息系統」,未來將透過物聯網技術串聯病患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指數,以利呈現在整合平臺上讓醫生快速判讀,提高整體醫療效率和效能。
醫療4.0時代來臨,有望緩解產業人力吃緊困境
全球約有60%醫療院所已采用物聯網技術發展醫療聯網(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IoMT),Arm于2019年初提出的物聯網五大科技預測中,也提及于醫院設置傳感器等智慧醫療應用將是重要趨勢之一。
過往醫療1.0~3.0發展歷程中皆以單一器材或技術的深化為主,然醫療4.0特色在于其透過低頻無線通訊模塊與RFID感測元件作聯網串接,進一步將各項信息搜集串聯為一大數據醫療平臺,形成有效的數據庫,從而優化業務流程的效率與良率。
根據針對醫療從業人員進行的調查指出,近7成一線人員表示人力短缺,更有4成2的護理人員表示會因人力吃緊而出錯,故此次彰醫主動提出需求委請工研院建置系統,并選定由血液透析及加護病房中心著手,除了因此兩單位的醫療儀器是固定而較易施行外,也考量該單位多由醫護人員抄寫設備上的諸多生理數值并登錄不同儀器,再進行匯整交由醫師診斷。
待2019年4月該系統上線后,將有望大幅降低人工抄寫作業,醫師可直接透過中央監控平臺快速判讀,提升就醫病人的安全性及質量,也節省護理人力。
智慧醫療待起飛,尚需標準統一整合平臺
然與其他產業面臨的挑戰相同,醫療聯網亦遭遇不同院所內部人員進行信息記錄的定義不同、設備間資料交換與整合的困境;在缺乏統一的醫院信息系統建置規范和技術標準下,病例及影像檔案的傳輸與交換成為挑戰,以致相關數據量無法提升。
例如現行官方的臺灣人體生物數據庫中,數據筆數僅為目標的1/3,各大醫院雖有建置類似數據庫,但因規格不一以致無法整合,故由行政院主導、衛福部及中研院執行規劃先整合現有醫學中心資源,進而統一數據庫數據,最終以格式能串聯健保信息為目標,預計至2024年建立完整數據庫。
一如智能工廠從單點單站、機臺串接,乃至工廠互聯的點線面擴散,在醫療4.0時代,未來當各家醫護IT系統建置后,勢必需要透過產官學研的協調整合,與憑借政府明確的政策規范,走向互相通訊并可擴充界面的網站服務,一方面擴散整個醫療聯網范圍使民眾應用上更便利且多元應用,另一方面讓整合分析的資料量進一步增加,透過統計分析手法或導入AI工具,將有效資料行結構化分析,使判斷更精準,真正落實醫療智慧化,推升醫療結合物聯網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