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業發展飛快
今年5月初,俄羅斯的娜塔莎女士在阿里巴巴國際版“速賣通”上買了一條裙子,5天后她就收到了商品。驚喜之余,她在商品評價中留言:“很滿意,物流速度超級快!”
要知道,5年前,從中國寄往俄羅斯的包裹平均到達時間是60天。從60天到5天,12倍的提速背后,是中國物流正在進行的一場革命。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中國的物流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我們要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在國內,做到任何一個地方24小時必達;在全球,要沿‘一帶一路’,打造全球72小時必達。這張網是屬于中國的,更是屬于世界的。”
今天,來往于世界的每一份中國物流單上,記錄的是全新的“商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三流合一”,并不斷升級演化出“物流新物種”,織就了一張全球智慧物流網絡。
物流行業存在的問題怎么解決?
雖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連續出臺多項政策,直指物流領域“簡政、減稅、降費”,包括降低交通運輸業增值稅率、擴大物流企業倉儲用地稅收優惠范圍、對掛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等。
效果如何,數字說話。今年1-4月,社會物流總額的費用比上年同期下降2.3%,運輸費用增速同比回落6.3個百分點。
城市配送初創公司叮咚快運CEO祁萌:“降稅大概一到兩個點。因為我們發展比較快,因此影響很明顯,一年能節省幾十到一百萬元的優惠幅度。”
當然,正如事物性質的改變不能憑借單一要素的改變,物流降成本也不能單純依靠政府的減稅降費,而需要系統性調整、全方位轉型,例如優化物流運行環境、開展物流創新試點示范、推動智慧物流發展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所副主任林夢:“在硬件環境上,加強重要物流節點上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軟件環境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動建設物流供需信息平臺,提高物流交易環節的效率來降低物流交易成本,還可以通過企業物流組織模式的創新來降低物流成本。”
俯瞰華夏大地,疾馳的物流鏈猶如星云流動,璀璨星光點亮的不僅是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還寄托著物流改革者柔軟且溫暖的希望,那就是讓身處不同地方的人們,生活更加美好。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京東的目的是幫助農村地區。農民買工業品要付出的價格比富裕地區,比如比北京、上海還要貴30%以上,京東無人機投入之后第一次實現偏遠、落后貧窮地區,享受和北京、上海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服務、同樣的公平競爭。偏遠農村種的質量特別好的農產品,也可以迅速賣到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