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際品牌仍占據智能家居及安防產品的高端市場,但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在擠占前者的空間。
“早些年,在稍高端的項目,甲方招標時只考慮國際知名品牌,現在講這個話的人越來越少了。”9月17日,深圳達實智能(00242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呂楓告訴記者,開發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及售后服務。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秘書長周軍說,針對不同區域的樓盤,智能化需求應該是“定制化”的。
重實用,輕品牌
呂楓告訴記者,智能家居產品的國際、國內品牌差距正日益縮小,“很多國際品牌的生產在國內完成,甚至是代工生產”。
根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智能化委員會發布的《智能家居系統產品分類指導手冊》,智能家居系統產品共有20個分類,基本功能有智能家電控制、智能照明、智能遙控電動窗簾、防盜報警、門禁對講、消防報警、遠程抄表(水、電、煤氣)系統、網絡通訊等。 國際品牌的產品價格通常高于國內廠商的產品價格,這為雙方的差異化競爭提供了市場空間。但在開發企業看來,價格只是智能家居產品系統采購考慮的一個因素。
“國外產品側重于集中的終端控制,國內廠商則主要是從傳統企業轉型而來。最近兩年,一些開發商在做智能化的標準定制,它與具備研發能力和調整能力的廠商合作,這一點國內廠家是有優勢的。”周軍告訴記者,國外產品的每個系列相對考慮全面,不愿意轉換、修改協議端口。
“過去,智能家居產品因為維修、維護問題處理不好,給開發企業帶了很多投訴。”呂楓說,隨著開發企業的認知逐漸成熟,不再貪大求洋,越來越注重產品的功能、實用性及售后服務的可靠性。
“我們服務的大型開發企業,它們的樓盤開到哪里,就會問我們的團隊,離這兒最近的項目有多遠,在這一地區一共有多少項目,能否讓我們成立區域的售后服務中心。”呂楓說。
應用屈指可數
“這是一個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的行業,不同廠商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在豐富產品線,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系統集成商主要在提供基礎設施,讓這些應用得以順利實現。”呂楓說,強化設計、施工管理及運營服務是系統集成商的重點。
所謂系統集成商,指將所有智能家居子系統集合在一個平臺上,包括智能安防系統、智能家庭娛樂系統、智能環境監測系統、智能照明及電氣控制系統等。
提供智能家居的定制化服務一般是系統集成商或工程公司,而不是產品制造商。智能家居集成商有的面向渠道商,有的面向商業酒店、房地產商、小區樓宇,還有的直接面向個人家庭。
配電箱、安防及樓宇可視對講是國家要求必須配置的,是市場的剛性需求。至于擴展的智能應用或者創新應用,在不同的樓盤體現出了不同的需求。在高檔樓盤的營銷推廣中,智能家居并不占據重要位置,“從廠商的角度來看,這并不是剛需”。
實際上,國內真正實現智能化的樓盤屈指可數。有的項目將智能化做到樣板間,到用戶家里成了菜單式的,有智能化的模塊可供選擇,“變成一個概念”。
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開發企業對智能化尚不夠重視,當成樓盤包裝的手段;另一方面,部分智能家居產品的穩定性太差,很多承諾的功能無法實現,產品中看不中用,也讓開發企業對的大面積推廣心存疑慮。
“不僅僅是廠家,開發商也不是很清楚用戶需要什么,哪里通過智能化改造能讓消費者覺得樓盤售價高點是值得的。大家都在做嘗試性的東西。”周軍說。
選用須因地制宜
智能家居始于1994年,那時尚處于概念摸索階段;2000年~2005年,沿海城市出現眾多研發生產企業,市場出現惡性競爭局面。國內花樣眾多的創新產品,由于質量問題和設計的不合理,系統功能缺乏實用性,產品無法正常使用,最后整個系統變成了擺設,在2005年~2010年這段時間,整個市場都在收縮。
2011年,技術進步、互聯網通訊變革助推市場需求快速放量,市場得以恢復;幾乎同時,行業巨頭開始布局中國,智能新生態逐漸成型。
周軍分析,廠商還是要匹配好開發商的真實需求,“開發商的訴求在于給樓盤增值,一個是‘增’價值,一個‘增’后續服務”。周軍舉例,不是每一個樓盤都要有燈光控制,有的可以簡化,讓業主選配一些控制盒就行了。
“不同區域樓盤的智能化需求應該是定制化的、本地化的。”周軍說,像三亞的地產項目,業主是候鳥式居住,海邊的空氣鹽分較大,項目應該實現遠程監控居室環境,并通過數據監測判斷是否通知物業公司派人去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