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上午,“第三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峰會”在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18·秋)(簡稱“高博會”)上,于成都隆重舉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長張大良進行致辭。他提出,在新經濟和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歷史交匯點上,過去未去,未來已來。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帶來的信息時代還未過去,正波瀾壯闊、潮起潮落的第四次工業浪潮帶來的智能時代已經到來。為此,中國要大力推進新工科建設,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準的定位,全力辦好高等工程教育,培養大批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工科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長 張大良
第一,要從更高的站位,把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將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強調指出,教育是振興民族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2016年底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設工程教育強國,對服務支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高科技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的力量。2016年6月,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實現了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機。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以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對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創新.面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高等工程教育需要以更高的站位來把握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尤其是新工科建設的大勢。著眼于國家重大戰略,著眼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全局,著眼于高校工科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新任務。逐漸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環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新模式的方式融入課堂教學、融入實踐教學和專業教育,努力培養大批具有為國效力、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探索精神,誠信守法的優秀工程人才。
第二,要以更寬的視野,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調整優化高校的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就是我們辦學和培養人才的努力方向。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程教育始終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取得了巨大成就,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的支撐了國家工業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推動著我國成為世界制造大國,并且正在朝著世界制造強國方向邁進。
對于我國高等教育來講,高等工程教育的地位作用舉足輕重,無論是專業數量、在校生數量,還是學科覆蓋面,都是在各個學科類別當中處于第一位的。2016年的統計數字表明,我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程教育,工科本科在校生有538萬名,畢業生有123萬人,專業布點有17037個,工科在校生占到了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國已擁有4200多萬人規模的工程科技人才隊伍,這是開創未來最可寶貴的人才資源。
對于世界高等教育來講,我國的工程教育也是舉足輕重的。近年來,我國每年工科本科畢業生大約占到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為世界高等教育貢獻了一系列的工程教育改革發展的理論智慧和實踐經驗。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動能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蓬勃崛起,教育部把握新形勢、新要求,新工科建設應運而生。面向未來發展,從服務新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新產業需求的高度,形成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2.0升級版,對世界高等人才教育作出了新的理論和實踐貢獻。
2017年2月開始推進的新工科建設,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審議通過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形成了新工科建設三部曲的第三步曲“北京指南”,奏響了中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主旋律,開拓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徑。在部屬院校、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理工科專業類教育指導委員會以及相關行業協會、學會質優推薦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評議,認定了612個項目作為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許多高校已經成為,并開始進行了新工科建設的多樣化探索。中國正在努力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全面提升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質量,以更強的服務能力支撐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第三,要以更準的定位,推進新工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成都是高等教育的腹地,今年6月21日,教育部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長陳寶生做了《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主題報告,吹響了振興本科教育的號角。陳寶生部長說,高校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是綱舉目張的教育。本科階段的工程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本科專業布局當中,工科大類專業占到了三分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以本為本,為工科類本科專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以本為本教育理念,要求我們圍繞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來不斷的改進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機制、模式和方式方法,持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質量教育保障制度,是我們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201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成員。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總共認證了全國198所高校的846個工程專業。通過專業認證振興專業質量,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
下一步,高等工程教育要貫徹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三大理念,以專業認證作為抓手,主動對標華盛頓協議和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及時修訂培養體系、重組課程體系、深化課堂改革,健全實踐教學制度、明晰教師責任、健全評價機制,完善條件保障、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工程教育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