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之問:是“減負增效”還是加劇孩子的近視?
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們國家中小學生每天課外寫作業的時間是2.82小時,將近170分鐘,與要求所提的60分鐘、90分鐘相去甚遠,相關家長也評論“初中作業不超過90分鐘,是說一科嗎?”
學習時間長、用眼過度,成為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的一個直接原因。如何降低近視率并有效地為學生進行減負,是當下我們面臨的最為關鍵的問題。
沒有任何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近視眼,但在“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焦慮的支配下,可以看出,光減負還不行,“減負增效”才是關鍵。
“AI+教育”讓學習數據的留存分析變成可能,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很多企業都嘗試把AI技術應用于“教”與“學”這兩個環節中。在語音識別、在線教育、課堂教學分析、精準服務等領域,人工智能的教育應用均已逐漸布局??拼笥嶏w推出智慧課堂,以智慧微課工具、智慧紙筆等形式,基于技術手段提高學習效率;OKAY智慧教育
近視防護成AI+教育的明顯短板
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曾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是當今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它既是工業革命的延伸,更是新的革命起點。他給這個新革命起了個名字,叫“零點革命”。他強調,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會對現代教育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一是對教師職業的影響,二是對學習方式、教育模式的影響,三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因此,教育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科技工作對教育的影響研究。
“AI+教育”的發展趨勢明確,新東方等互聯網教育企業也紛紛加注AI元素。比如新東方先后推出口語智能寫作平臺、智能學習產品Realskill等,作業幫、學霸君等通過語音或者圖像識別技術,解放學生和家長。但是,電腦、PAD、手機等電子設備投入學習場景,電子設備是否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這一問題成為家長們的潛在憂慮。
而且在“科技成癮”的時代焦慮下,就連大人們都覺得科技帶給我們豐富和自由的同時,也是在實現一種變相控制。很多人高喊“放下手機,立地成佛”,還有不少媒體提出“10后正在成為電子產品的犧牲品”的言論。從2016年開始,“全國愛眼日”的主題都聚焦于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控。專家認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日益嚴重且低齡化趨勢明顯,已成為重大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并將罪魁禍首指向了電子產品。
作為新生事物,這種直觀的印象對于“AI+教育”的發展是不利的,想要讓憂慮得以消除,對于摸石頭過河的探索者們來講,除了宏觀的規劃和思路引領外,提出切實可行的落地方案不失為一個有力的舉措。
科技加持,減負、預防近視需齊頭并進
如何讓AI技術的應用只對學習而不是近視度數做加法,是“AI+教育”踐行者們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筆者找了很多AI+教育相關領域的公司,發現當前現有的解決方案是與墨水屏技術進行有效結合。
早在2011年,天聞數媒AiSchool云課堂曾提出過在PAD上使用墨水屏技術,后來由于用戶體驗較差,并沒有繼續實施。目前在市面上來看,唯一落地的只有OKAY智慧教育。
OKAY智慧教育有自己的智能電子終端,機器在數據搜集之外,還便于搭建學習場景。學生所使用的OKAY學習機采用了雙屏異顯功能,下屏應用了E Ink仿紙質墨水屏技術,融合MyScript手寫識別技術和Wacom的手寫筆,提供了kindle一樣的紙質化閱讀、書寫體驗。據官方宣傳,在OKAY學習機上書寫和同時在5張A4紙上的手寫體驗是一致的。上屏為LCD屏幕,通過系統加入算法來降低藍光,并內置距離感應器,若學生離屏幕過近時會自動提示。屏幕可以360度旋轉,讓大部分的書寫和閱讀都在墨水屏上完成,以此來避免電子化設備對于眼睛的傷害。
比起基于手機、PAD等電子設備,OKAY智慧教育這種紙質化的學習機算是讓人眼前一亮。在這種教育場景的構建中,終端(上文提到的OKAY學習機)成為必不可少的元素。對于基于手機或者電腦應用的一些線上教育產品,是否是一種可借鑒方式,卻是有待商榷的。
隨著國家對于學生眼睛保護的重視,AI+教育在讓學習高效的同時,“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應該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準入門檻。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關于此方面將會有更多新想法與新構思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