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利用物聯網、互聯網、信息智能終端等技術,通過對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信息的自動感知、傳送發布和整合共享,實現對社區居民“吃、住、行、游、購、娛、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和協同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智慧社區”走向現實,未來智慧社區究竟是怎樣的呢?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確實如此,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追求的生活也不盡相同,對于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智慧社區,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下面來聽聽他們都是怎么說的!
家庭主婦小A:完善的物業管理
家庭主婦小A,是一位32歲的辣媽,有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主要生活都是圍繞著女兒和老公打轉,照顧好他們的起食飲居,周末陪著孩子上上興趣班。跟絕大多數家庭主婦一樣,小A心目中的智慧家就是生活配套要完善,社區物業服務要到位,一個電話或者一個信息,就能米油鹽送貨上門,偶爾電燈水龍頭冰箱電視出故障,有專業人員及時上門修理,小區各種設施也要跟得上,比如飯后一家三口可以在小區里散散步,共享天倫之樂。
單身白領阿玲:先進的物聯網服務平臺
單身白領阿玲,就職于一家外資企業,加班已成家常便飯,畢業后就一直租住單身公寓,對于智慧家,她有自己的想法。由于工作忙,希望水電費物業費都能直接在網上或者手機操作即可完成,方便還節省時間。平時很少自己做飯,希望小區里內或周邊的點餐送餐服務跟得上,總不能靠泡面度日,搞垮身體就得不償失了。阿玲還是一名網購達人,可能也是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出去逛街,大部分服裝生活用品都是網購的,希望物流服務能跟社區服務平臺完成對接融合,接收物件更安全便捷。
企業高管陳先生:人性化的社區醫療服務
企業高管陳生,已過不惑之年,一有一對懂事的兒女,妻子自己開店做點小生意,事業有成在打拼的城市早已換上大房,接了家里的父母過來同住,方便照顧。周末的時候會一家老小外出郊游共享天倫之樂。夫妻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兩老初來大城市有些不適應,偶爾上小區或者周邊的公園商場轉轉,大多數時間就是呆在家里,娛樂活動并不多。陳先生說希望智慧家能有一個專門的老人活動中心,小區里的爺爺奶奶們聚在一起就不會孤單,同時醫療健康監測服務也能做到位,定期為老人家檢查身體建立健康檔案,偶有不舒服碰上陳先生夫妻兩人都不在身邊,一個按鈴一通電話,社區能第一時間趕到應急處理,這樣夫妻兩也會放心許多。
IT男小張:全面的網絡覆蓋
IT工作者小張,他在談到理想中的智慧家時,只說到一點,就是wifi網絡覆蓋要全面且穩定,作為典型的90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網絡了,不管是玩游戲、談工作發郵件、休閑看電影煲劇,或者是網購……統統離不開網絡。特別是智能手機越來越強大的今天,什么都可以在手機上操作完成了。哪一天如果斷網,他會覺得如同世界末日一般難熬,想必這個說出了大多數80、90、00后的心聲。
再來看看業內怎么說!
某業內人士認為,智慧社區的概念盡管已經出現多年,但普及度及認可度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形成好的商業模式;二是傳統物業和新的通信技術結合得慢。以物業、安防、家電等“分江而治”,各個行業習慣單打獨斗,缺乏面向整個智慧社區的全局考慮,無論對技術還是服務都沒有通盤謀劃。智慧社區會是將來居住社區的大趨勢,目前也有不少城市在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