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臺,多種功能;兩塊大屏,海量數據。這些元素構成了“家·新橋”一站式智慧服務平臺,這是新橋鎮明中苑居民區的“智慧大腦”。
在這個社區里,智能“黑科技”如何保障安全、并為居民提供方便?
智能感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春節前的一天,明中苑的物業安保隊長侯金兵正拿著滅火器往60號樓方向跑去。原來,有業主在做飯時臨時下樓,卻忘記關火,炒鍋糊了。此時,濃煙正從樓道冒出來。
明中苑是新橋鎮規模最大的動遷安置小區,居住著約1萬名居民,但安保人員只有區區16名。在這個龐大的社區內,單靠人工巡邏,要想做到安全保障全覆蓋,根本不可能,而物業安保能夠在一幢幢房屋里及時發現剛剛冒頭的安全隱患,靠的正是“家·新橋”平臺的一個重要功能——智能物聯泛感知系統,該系統功能之一便是智能煙感。
在該系統支持下,保安隊長侯金兵稱,“只要一有火情,煙感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到我們這里,同時居委會也會收到通知。從發現險情到抵達現場,現在我們只要5分鐘。”
為居民安全保駕護航的,還有泛感知系統中的智能門磁,這是主要針對居民樓里的公共空間進行監控管理的智慧“武器”。
有一次,5個孩子無意中打開了公共區域的大門,走上天臺玩耍。智能門磁感應到了本該關閉的大門被意外打開后,立即向監控室報警,值班安保人員接報后立即趕往現場將孩子帶離危險區域。
明中苑作為新橋鎮智慧社區建設的試點小區,目前已建設400多個物聯網泛感知設備,包含智能井蓋、智能煙感及智能門磁等,這些即時監控信息,不僅物業和安保人員可以第一時間收到,而且還會集成顯示在小區里的兩塊智慧大屏上,室內室外各一塊,居民可隨時點擊查看,一目了然。
功能多樣,智慧大屏超“吸粉”
兩塊智慧大屏如今已經是小區里的“網紅”,每天都有居民在這里駐足“打卡”。
小區居民項永輝是一位讀報愛好者,小區里的智慧大屏剛好有報刊雜志閱讀功能,于是他每天都來到這里,從《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到《新聞晨報》《上海法治報》等,每天一個小時左右的大屏讀報,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年紀大了,報紙上的字太小有時候看不清,這個屏幕大,字也大,很方便。”
不止項永輝,如今小區里不少老人都已經成了大屏的“粉絲”,天氣預報、社區服務、公交時刻、生活繳費等各類功能他們都“門兒清”。
這就是“家·新橋”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中的另一個功能——信息發布系統。不僅居民受益,居委會工作人員也得以“減負”。
丁浜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平華表示,明中苑外來人口多,租戶達到80%,每天來居委會咨詢各項事務的人特別多:“有問怎么辦居住證的,有問哪里有招聘會的,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反復問?,F在大家都喜歡在大屏里自己查,簡單明了,速度快,降低了咨詢的時間成本和我們的工作強度。”
以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驅動,依托感知物聯和信息互聯技術,“家·新橋”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打破了信息孤島,將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將黨建服務、社區事務受理、生活資訊、社區活動、生活繳費、社區安全等服務延伸至居民第一線,以互聯網+的模式將動遷小區打造成了新型智慧社區模式。
據悉,“家·新橋”項目還將繼續優化升級,拓展社區醫院、智慧公安、在線就業招聘、房屋租賃管理、物業系統對接等幾項重點功能,以此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豐富社區服務內容,提高群眾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