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降低改革政策推行的阻力,抓教育、重宣傳和互通利,是平衡各利益群體達到全民共識的最好途徑。
在推行新能源發展,實施能源轉型的道路上,不斷推出的創新技術和前置政策很可能遇到各種阻力和懷疑。近年來在能源轉型道路上日益成為世界各國標桿的德國是如何獲取更多支持和信心的,也許對很多國家的能源轉型政策制定和設計具有借鑒意義。
首先從教育抓起。每年的6月,德國會揭曉新一年度的“節能冠軍中學”。來自16個聯邦州的中學通過網上投票將會選出能源之星學校,獲獎學校將獲得約5000歐元的獎金。獎金不高,但對孩子們能力的鍛煉不言而喻。此外,每個學校都可選擇本州內強勢能源企業進行合作,在評審團里,除了教授官員通常還有幾位關心環保的當紅歌手影星,媒體合作也大多選擇高端時尚的雜志和互聯網平臺,總之這個活動帶給年輕人們的感覺是:我們在做一件很酷也很有意義的事。
潤物無聲,從娃娃抓起,不需要太多分析就可領會,德國人在這個項目里徹底展現出的善于在一件小事里傾盡心思關注細節的超強資源整合能力。
其次是高度重視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德國在配售分離后,由于市場競爭的深入,分分合合壯大倒閉,2014年年初德國終端售電商共有1000多家。這些公司在初始階段要和傳統電力公司競爭,后來還需要跨區延伸業務,現在又在新興業務如充電和儲能方面彼此展開激烈的競爭,所以很多售電公司最需要的服務是如何阻止客戶流失和吸引客戶加入。
因此,新型的客戶數據庫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統是很多售電公司急需的互聯網端服務,也有很多提供各種專項服務的公司應運而生。比如,有家柏林互聯網創新公司,就可以根據SAP的客戶信息系統直接分析客戶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電時間和投訴次數進行智能判斷,在客戶冒出更換電力公司的念頭之前就推薦公司主動聯系客戶進行新價目的游說活動,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留住主要客戶。這種智能化的電力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對于加強服務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能源電力行業推行各種套餐服務和定制項目的背景依據。
此外,還要早做準備,學會平衡多方利益。受2011年3月福島事件影響,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2022 年之前停用所有的核電站,并逐步以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現在距離德國核電站完全關閉的大限還有8年,德國三大電力公司開始私下打起小算盤,共同提出了所謂“壞賬銀行”的概念。壞賬銀行相當于一個公共信托。電力公司推出這個想法的目的是要轉移棄核風險。壞賬銀行一旦建立,政府必須要履行對于核電站妥善處理的義務。根據計劃,電力公司將投入300 億歐元的儲備金。
所謂壞賬銀行,本質就是拖政府下水買單,不然的話就法庭上見。如果判決由憲法法院和歐洲法院(歐盟的最高法庭)做出不利于德國政府的判決,那么德國政府可能會被迫支付電力公司高達50億歐元。這將導致政府早先提出的平衡預算目標落空。德國意昂集團(E.ON)和萊茵集團(RWE)公司已經向政府提交了有關的項目報告,希望與政府快速進入到談判階段。
壞賬銀行的提出看似電力公司強勢與政府對抗,但其實也是社會妥協的必然。廢棄核電政策決定的時候,電力公司自然不敢也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反對。但是隨著實際操作的進賬,政府也意識到當初雷霆萬鈞的決策背后還是有很多需要平衡考慮的細節,因此如果雙方都有意愿亡羊補牢,再把丟羊的損失算算清楚,于國于民也未必是件壞事。
由上面三個小例子可以看出,要降低某些改革政策推行的阻力,抓教育、重宣傳和互通利,是平衡各利益群體達到全民共識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