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九屆道達爾中國科學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選取了一個前瞻性十足的主題——“能源領域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創新”,聚焦前沿創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其在能源行業的應用潛力。論壇間歇,道達爾集團首席技術官司明漾(Marie-Noelle Semeria)接受了記者專訪,暢談道達爾關于未來轉型方向及實現路徑的思考。
中國能源報:兩年前,道達爾成立了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事業部(GRP),釋放出轉型的訊號,目前GRP有什么值得關注的新進展?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道達爾認為哪些技術路線最具潛力?
司明漾:成立GRP是道達爾集團層面的一項重要戰略決定。展望未來,如何構建低碳的能源結構將成為巨大挑戰,成立GRP的初衷就是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除了天然氣和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GRP也在關注儲能、能效乃至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等新技術。
最初GRP麾下只有兩家子公司——從事太陽能電池及面板制造的SunPower和專注于電池技術研發的Saft。此后GRP通過一系列收購不斷發展壯大,最新的收購對象是法國第三大電力供應商Direct Energie。今年7月,道達爾斥資14億歐元收購了Direct Energie 73.04%的股權,這筆收購使得道達爾的業務貫穿天然氣發電的整條產業鏈,現在我們能夠直接向客戶提供電力產品和服務。
關于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路線,道達爾看好太陽能和風能,希望未來能夠將它們納入到我們的全球的能源組合當中。
中國能源報:今年7月,道達爾宣布與谷歌達成合作,雙方的合作內容是什么?
司明漾:目前,道達爾和谷歌已分別抽調人馬,組成了一個30人的團隊,并已在谷歌的園區中開展工作,我們也是第一家將員工送到谷歌園區工作的公司。目前雙方的主要合作內容是如何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地理科學研究,具體工作有兩項,其中一項涉及地震成像,目的是盡快實現地震成像的自動化解讀,另一項工作是基于自然語言的語義搜索,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從大量的技術性文本中盡快提取更多的信息。
在這些研究項目中,道達爾負責提供數據,谷歌負責提供算法和云解決方案。兩個團隊已經在一起工作了一個半月,目前進展順利。
中國能源報:人工智能在石油乃至整個能源行業有哪些應用場景?它會為能源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嗎?
司明漾: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徹底改變能源行業。它可以應用于能源行業自上而下的整條產業鏈,有助于提升企業運營的安全性,并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例如我們開發的海下勘探作業機器人,有效降低了深海石油勘探的成本,我們也在嘗試將無人機應用于石油勘探。再比如我們和谷歌之間的合作,目的就在于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自動化解讀地震成像,從而替代過去需要人力去解決的一些常規性工作,這些被“解放”出來的人力可以去完成一些更為復雜的任務,從而提升整體效率。更讓我們感到振奮的是,人工智能還有很多未知的應用領域。
中國能源報:近兩年來,包括道達爾在內的多家國際石油公司(IOC)陸續投資電力汽車產業鏈,特別是在充電環節。這些投資的目的是為未來的加油站增加充電業務,還是有意借此涉足電動汽車制造?
司明漾:融合了數字化的未來出行是道達爾業務戰略的一部分,我們不僅提供充電服務,更將積極研發充電技術,剛才提到的Saft就是致力于電池充電技術研發的一家公司,我們希望活躍于電動汽車的整條產業鏈。
我們正在建立一個服務平臺,以滿足客戶的各類出行需求,包括未來在加油站提供充電服務。但道達爾不會變成一家汽車制造商,我們希望以能源供應商的身份,為交通出行提供各類相適應的解決方案。
中國能源報:關于未來出行,當前技術路線不一,純電動、油電混動、天然氣汽車等都在同步發展。作為燃料供應商,道達爾看好哪種技術路線?
司明漾:關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選擇,我認為答案是開放的,它可以是燃料電池,也可能是天然氣,甚至氫能。為此,我們也在做不同技術路線的研究,做好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服務的準備,例如我們投資了一家為卡車供應天然氣燃料的公司。此外,道達爾也在做與氫燃料相關的研發工作,我們希望介入氫燃料的全產業鏈,從上游產氫直至下游給卡車加氫。
未來道達爾會主推天然氣相關的出行解決方案。但考慮到各種資源的約束,也會提供一些混合型的解決方案,比如生物燃油,或者將我們的儲能和電池技術應用于電動汽車。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中國將引領未來新能源發展和出行方式的變革,所以我們正以非常開放的態度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無論他們是成熟的大型工業公司,還是初創公司,例如今年道達爾已斥資6500萬美元,投資了凱輝智慧能源基金和蔚來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