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沈陽 訊(記者 倫曉璇)11月3日,2018沈陽·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創新大會主論壇舉辦,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發言。
在劉積仁看來,智慧城市不是簡單把原來的系統數字化,也不是把原來系統搬到新的平臺,智慧城市是用智慧的手段連接融合創造重新構造一個嶄新的商業社會。
劉積仁說,首先,智慧城市使城市的管理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第二,使每個老百姓生活更方便。第三,智慧城市是經濟,數字經濟的時代是來自每個城市里面的創造,當一個城市有了人口就有了流量,有了人口就有了消費,數字產品正在變成一個新的消費。如果構造一個數字城市,變成一個科技產品的展覽廳,那就是一個成本的中心。如果能把這樣一個平臺,變成一個就業的平臺,一個新經濟發展的平臺,每個城市都有機會利用數字技術來創造一個數字的經濟。
過去政府重視土地政策,最忽略的資源是人口產品的軌跡數據行為和無形的資產。一個城市走到今天,遇到了許許多多挑戰和問題的時候,忽略了手上有一個金礦,有一個巨大發展的空間還遠遠沒有被釋放。城市個人的畫像和機構的畫像之間如果沒有充分的結合,不會產生數字經濟。個人是消費者,而一個城市的本身有許多的服務的提供者。所以互聯網的時代里,我們的城市擁有巨大的財富和數據的財富還遠遠沒有被發展。
所以構造智慧城市的邏輯,要以人為核心,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以城市的新發展新商業為中心來完成它的頂層設計。然后再考到如何把現有的資源融合,最后才產生今天所謂的基礎設施。城市不缺少基礎設施,各位一定知道摩爾定律說明了服務器的價格,每隔一年可能就貶值了30%,一個以硬件IT為投資為拉動的浪費是十分巨大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慧城市的定義。這是一個十分容易犯錯誤的領域,特別容易造成浪費的領域,原因是它如果沒有快速的使用效率,它就會產生巨大的浪費,如果沒有頂層的設計,就沒有連接就沒有融合,智慧城市沒有了連接,沒有融合就什么都不是了。我們今天之所以不叫智慧城市就是因為孤島已經存在。數字社會有巨大的人口,巨大的消費,在這個領域,像我們傳統的物理社會一樣,數據社會里還有許多釘子戶。
我先說我理解的未來的數字城市,一個是如何整合的問題,第二在整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開放,沒有充分開放就沒有整合,就沒有演進,另外一定要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
所以當我們談到數據,我們不談到現實,我們談到智慧城市如果不談到領土就不知道如何構造數字城市。
數字城市到今天已經完全不是技術的問題,更多是超越現實的一種遠見和思考。它還需要我們創造一個新的模式,使我們所有的創造在今后能夠發展下來。所以我們面對著一個數字化的社會,智慧的城市,更需要包容開放的文化,使各方面的利益共同體能夠在一起來完善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