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300個城市和三大運營商、螞蟻金服、騰訊等企業簽署智慧城市建設協議。鑒于智慧城市建設為城市的未來描繪了一幅值得期待的美景,商業銀行不應對此無動于衷,若能借機搭上這趟“快車”,會為銀行更快更好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銀行發展與城市建設之間有某種內在關聯。首先,多數銀行身處城市,智慧城市的發展在惠及城市中各個市場主體的同時,也離不開后者密切配合。何況,銀行的業務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往往有緊密的銜接關系,城市基礎設施的數字化需要銀行緊隨形勢,與之同步。其次,銀行的客源多屬城市客戶,當他們與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相適應,做出相應改變時,銀行只有也做出改變,才能較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為之提供愈加到位的服務。此外,數據信息對于銀行業務拓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智慧城市建設正是基于數據資源開掘利用為前提的系統化工程,兩者有內在一致性,協同建設可謂互利共贏。
事實上,一些城市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之初,已考慮到金融方面的工作。以廣州市為例,在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廣州廣電運通(002152,股吧)金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的三方戰略合作協議中,就將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安防、金融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列為合作內容。
不過,智慧城市建設為銀行找準“風口”、實現自我騰飛提供機遇,但也應看到此乃現實所迫。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突飛猛進,尤其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急先鋒的移動支付攻城略地,某種程度已威脅到銀行固有領地。如身為智慧城市建設典范的杭州,市民幾乎依靠手機就能“活下去”,螞蟻金服、支付寶主導下的移動支付在當地各行各業的滲透,已成為杭州的城市品牌。其他城市在移動支付普及方面,即便不像杭州這么高,但也正加速發展。由此,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虎視眈眈智慧城市建設之際,銀行若還袖手旁觀,難免會被網絡支付機構及其他互金企業再奪先機。換句話說,銀行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時不我待。
當然,銀行要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找準位置,有所作為,除了有敏銳的眼光、積極主動的姿態,最重要是保持開放嚴謹的心態。就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數據的可獲得性無疑是基礎,只有努力促使數據信息資源在行業、部門乃至城市之間無障礙地相互調用,才能最大限度突破“數字孤島”瓶頸,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成效,令所涉各方獲取更大便利。作為銀行,對于數據信息不可能只享用不奉獻,而銀行的特殊性又需其謹守一定的保密原則,難以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樣才能防范經營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為此,需要銀行對其掌握的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梳理,深入實施風險評估。哪些數據信息無礙客戶隱私保護、不影響金融運行穩定,可以貢獻出來,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所需數據共享;哪些數據信息涉及敏感內容,尚不具備共享條件,銀行都要實事求是,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一方面按照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要求,圍繞自身數據信息做好分類處置,另一方面,對于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獲取的大數據,盡快加大開發利用力度,努力將數字資源優勢轉化為自身的業務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