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從寧夏銀川市政府獲悉,經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批準,《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是全國首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地方性法規,為國內首創。《條例》的頒布實施是銀川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一件大事,將對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深遠影響,必將提升銀川智慧城市建設水平。 具體內容如下:
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智慧城市是指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構建惠民、利民、便民的現代城市智慧式管理、運行和公共服務系統。
第四條 智慧城市建設應當遵循以人為本、服務為主、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因地制宜、可管可控、確保安全的原則。
第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智慧城市建設及其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智慧城市發展工作組織協調機制。
第六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是智慧城市建設及其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智慧城市建設及其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
第八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智慧城市發展應用宣傳工作,提高全社會智慧城市發展應用能力。
第二章發展規劃
第九條 編制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均衡發展、集約建設、資源共享的原則,推動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和發展公共服務領域的智慧應用,促進智慧城市建設。
第十條 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由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自治區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的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十一條 編制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應當通過專家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應當將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向公眾提供咨詢服務。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執行情況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經批準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或者變更;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批。
第三章信息基礎設施共享
第十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息基礎設施是指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基礎設施、公共大數據平臺、感知網絡及其支持環境設施等。
第十三條 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確定設置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公共設施,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應當按照相關建設設計標準,預留所需的機房、電源、管道和空間。
第十四條 國家機關、公共場館、等所屬建筑物和構筑物,以及路燈、道路指示牌等設施,在符合安全、環保、景觀技術要求且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應當開放用于通信管道、通信線路和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共享。涉及國家安全、保密的,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 新建、改動或者遷移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應當符合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改動或者遷移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應當征求產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意見,并經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同意。
第四章信息采集共享
第十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整合資源,建設與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配套的設施,推進通信網絡互聯互通和通信骨干網絡擴容升級。
第十七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托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匯集、存儲、共享、開放公共數據以及其他數據。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公共機構應當將已有信息系統數據向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遷移,并實現數據共享應用。鼓勵其他信息系統向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遷移,通過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共享,向社會開放。
第十八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應當對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共享開放的公共數據進行風險審核;發現可能存在風險的,應當及時告知提供單位,提供單位應當及時處理并予以反饋。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應當遵循依法管理、主動提供、無償服務、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則,內容應當真實、準確、完整。
第十九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教學科研機構等開展大數據發展應用相關標準研究,建立大數據發展應用標準體系。鼓勵大數據企業研究制定大數據發展應用相關標準。
第二十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公共數據開放清單制度。依法不能向社會開放的公共數據,其目錄應當向社會公布。涉及特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大利益關系的,經申請可以向特定對象開放。
第二十一條 數據共享開放,應當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保守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保護個人隱私,保護數據權益人的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數據共享開放從事違法活動。
第二十二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數據安全等級保護、風險測評、應急防范等安全制度,加強對大數據安全技術、設備和服務提供商的風險評估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和安全評估體系。
大數據采集、存儲、清洗、開發、應用、交易等單位應當建立數據安全防護管理制度,制定數據安全應急預案,防止數據丟失、毀損、泄露和篡改,確保數據安全。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丟失、毀損、泄露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第二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應當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應當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五章應用推廣措施
第二十四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確定智慧城市應用推廣階段性目標和重點領域,建立智慧城市應用推廣體系,組織推廣智慧城市應用項目。
第二十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應當根據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部署、建設、購買智慧城市項目或者服務。未按照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部署、建設、購買智慧城市項目或者服務的,不予審批。
第二十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設醫療、健康、教育等民生領域的智慧應用平臺,推進城市公共服務智慧化。
第二十七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商務、旅游、物流、文化等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智慧應用,促進現代服務業智慧化。
第二十八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農業產品流通和農村生活中的智慧應用,提高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九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智慧交通建設所需要的交通感知采集系統、數據資源及其設備開放對接。
第三十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城市宜居生活環境智慧應用平臺,實現生態環境監測、環境信息智能分析、遠程監測、環境質量管理公共服務的智慧化。
第三十一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鼓勵企業使用智慧城市企業云平臺,推進企業服務智慧化。
第三十二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加強對市場主體的全過程監管,提高服務水平。
第三十三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快社會征信體系建設,推進各類信用信息平臺對接,利用互聯網積累的信用數據,為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支持。
第三十四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制定本市范圍的應急指揮、視頻系統、圖像資源和業務管理平臺的安全保障、互聯互通等標準體系的規劃建設。
智慧銀川平安城市系統所需的應急指揮、視頻系統、圖像資源應當按照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統一管理。
第三十五條 依托大數據應用,建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村)統一的行政審批服務模式,使用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推進網上審批、網上備案,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模式,建立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
第三十六條 鼓勵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推行涵蓋公共交通、居民健康、市民服務等公共服務卡的應用集成。公共服務企業辦理公共服務卡,不得附加任何條件。
第三十七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推行機動車輛身份電子標識制度。
第三十八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使用智慧社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不得自建或者使用不符合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信息化系統。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企業應當配合。
第三十九條 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實施細則,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非法采集、銷售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和軍工科研生產等數據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非法采集、銷售涉及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數據,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并可以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 泄露、篡改、毀損、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有關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為:
(一)感知網絡是指通過視頻監控、射頻識別、地理定位、傳感器、識別碼、遙測遙感等傳感設備和技術,實現對城市中人與物的全面感知而構筑的網絡。
(二)公共數據是指公共機構、公共服務企業為履行職責收集、制作、使用的數據。
(三)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四)公共服務企業是指提供公共服務的供水、供電、燃氣、通信、民航、鐵路、道路客運等企業。
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