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經常與數字城市、感知城市、無線城市、智能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區域發展概念相交叉,甚至與電子政務、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行業信息化概念發生混雜。開車出門,最讓人“心塞”的除了擁堵,莫過于到了地方找不到停車位。路邊大電子屏幕上顯示的附近數個停車場里有多少個空位、停車場入口顯示屏上告知的空位具體分布、收費情況等實時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幫了忙。但其實,人們并不需要到路口或停車場門口才知道相關情況,在手機里下載一個智慧停車管理APP,還沒有出門就能實時獲悉全城停車場的情況。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智慧停車管理如今在上海浦東等地已開始實施。
“智慧應用和戰略正快速改變市民的生活與工作,為城市巨系統的結構完善和功能升級提供基礎。”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強博士說。
截至2015年9月,我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約50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但根據美國、歐盟等智慧城市權威機構的測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尚未進入先進行列。
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約4萬億元
類似智慧停車管理的智慧城市建設案例還有很多。如:北京市朝陽區的移動電子政務,則可以通過手機“掌上朝陽”系統通告屬地各負責人重點環境問題等監督處置情況,提高其工作效率;重慶兩江智慧總部基地,通過智慧應用集群,即公眾服務、產業云服務、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景觀、智慧環保和智慧城市安全,打造智慧新城。
據悉,自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以來,可持續城鎮化和城市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交通壓力,城市建設模式迫切需要轉型。《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將智慧城市列為我國城市發展的三大目標之一,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
徐振強說,當前住建部、科技部等在全國推進了三個批次、共計約277個智慧城市(區、縣、鎮)試點工作。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估計在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其潛力將在“十三五”集中釋放。
建設水平未進入先進行列,與國外差距大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與國際先進國家尚有差距。具體說,目前我國寬帶排名世界75位,物聯網傳輸剛起步,相關法律、標準規范相對滯后,技術創新與應用處于起步階段;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這些方面的建設均居世界前列。
徐振強對國內外智慧城市做過很多研究。他說,總體上,我國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重視硬件投入,缺少市民溝通參與;將關聯性不大的建設項目歸為智慧城市,增加社會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質疑;對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增強城鎮功能和培育智慧產業的智慧頂層設計、實施部署力度不夠;智慧城市行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形成引領性的智庫體系,在公共角度思考、規劃以及提供智慧城市知識的創新能力較薄弱。
近期,國務院發布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徐振強認為,我國提出了多個城市概念和發展規劃,但智慧城市建設如何與海綿城市、生態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為本的歷史傳承、生態文明銜接互動不足。“這也體現在數據接口上。一些試點城市強調構建數據庫、平臺、網絡等,但城市發展太快,當一個大數據平臺剛建設好,但已過時,連接口都找不到了。”
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結合創建任務要求,智慧城市建設總投資在幾十億到上百億元,投入大但效果不顯著,很多地方財政不堪重負。”徐振強說,其實在國外,建設智慧城市是充分考慮到經濟成本、后期商業模式,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使之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徐振強把智慧城市定位為“智慧型戰略新型產業的培育和有機生長綠色低碳城市形態的合體”。“將智慧城市作為經濟引擎來打造,才可能避免智慧城市創建流于表面、成效不足和缺乏市場活力。”
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方面,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徐振強介紹,2012年10月,中電華通與IBM、三星等合作啟動的煙臺智慧城產業園,面積321畝,總投資約50億元;去年3月,韓國智慧城市融合集成協會與東莞東城區合作建設東城中韓智慧城市產業園,占地約80畝,總投資超70億元;去年11月,華訊中星與成都市郫縣合作,總投資199億元建設“華訊中星智慧產業園”等。
徐振強認為,發達國家智慧城市開始較早,應加大引進其生態智慧技術、示范項目等;參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屬穩健和安全型投資行為,應引導社會資本注入。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今天,打造升級版智慧城市,使之成為創新發展的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