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是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又一次新的革命。智慧城市,是工業化、城市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新型城鎮化邁進的表現。自2012年常州市確立“智慧城市”建設戰略以來,不斷提升互聯網接入能力、拓展互聯網信息服務,從醫療、物流、家居、交通四大領域運用互聯網開展科學研發和產業化建設。
從2013年起,常州市啟動政府免費Wi-Fi上網工程建設,在醫院、公園、交通樞紐等公共場所向市民提供免費上網服務。2015年,常州依托電信、移動等通信運營商資源,推進無線城市建設,在文化、旅游、商業等公共場所實施免費Wi-Fi深度覆蓋。75個新建住宅小區納入光纖入戶共建共享監督執行范圍,其中15個小區已竣工并交付使用。4月29日,常州與騰訊公司簽訂“互聯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合作推進微信城市服務建設,共同打造“互聯網+智慧常州”。
如今,政府各個部門也紛紛抓住互聯網契機,推出越來越多的基于互聯網的產品和服務。智慧農業在動植物生長環境遠程監測控、生產管理智能化決策、農產品質量追溯監管等方面廣泛推廣應用;智慧交通實現了出行誘導、擁堵分流、快速處理事故、聯動打擊犯罪等交通管理智能化;智慧旅游通過公共服務平臺使游客了解旅游資源、景點活動等方面消息,享受在線咨詢、私人定制、快捷支付、無障礙通行等服務;智慧物價通過建設“掌上價格通”物價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菜場、超市、藥店、停車場、教育、公共事業、新商品房、二手房”等八大類價格信息實時匯集。
【經典案例】
大數據時代,公交服務更“懂你”
近幾年來,作為重點建設智慧常州的內容之一,我市公交系統充分運用互聯網,掀起一場技術革新。
升級傳統的公交管理模式
目前,常州公交擁有運營車輛2600多輛,運營線路260多條,車載視頻監控13000多個,場站視頻監控720多個,無線Wi-Fi全覆蓋,所有車輛、場站全部都在監控管理之下。“過去,車輛一出門,兩眼一抹黑。”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科技部部長周紅衛說,就在5年前,公交車駕駛員每天手上拿著一張行車路單,到站簽字,由站務員手工統計,程序繁瑣,用工量大,且車輛在路上不可控,“中間出現車輛接龍,或者車輛拋錨等狀況,我們都無法控制。”
公交在路上,看不見,摸不著,管不了。面對這種傳統的公交管理模式,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董事長蔡健臣意識到,這樣不僅很難生成實時數據信息,提取分析這些數據也是紙上談兵,更別說是通過數據分析來決策,公交系統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系統,對于有意義,有價值的數據進行專業化分析和處理。
2010年開始,常州公交集團公司開展常州公交信息化基礎硬件和網絡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花了2年的時間,實現全市2600輛運營車輛的車載GPS智能系統和視頻監控的全覆蓋,完成了39個公交場站、50個BRT站臺視頻安防系統的接入工程。
“掌上公交”備受歡迎
建立了龐大的數據信息系統,說到底無非是更好地為市民服務。2008年開始,常州開始為全市118個BRT站臺安裝電子站牌,讓市民一走進站臺就可以看到自己所乘線路的實時信息。“在推廣電子站牌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周紅衛告訴常州晚報記者,比如前期在建設過程中,很多站點不具備取電條件,有的農村偏遠站點在后期維護上也存在問題,最緊要的是投入的資金數額非常龐大。他算了一筆賬,常州有5000個站點,中心城區2000多個,如果按8萬元一個電子站牌計算,要投入1.6億元,可靠性還得不到保障。
既然已經建立了信息化平臺,為什么不利用這個平臺做點文章?于是,2013年4月25日,公司嘗試從移動終端著手,與通訊公司聯合花了不到10萬元建成了“掌上公交”APP,這個系統全面覆蓋了我市所有公交線路和運營車輛,可以進行車輛鎖定、站點預約、線路規劃、出行指南、數據采集以及其他一些增值服務,讓老百姓坐在家里等公交。
投入的成本少了,效率卻大大提升了,這讓公司嘗到了不少甜頭。“這個軟件發布運行4個月的時間,下載量就超過百萬。”周紅衛說,目前“掌上公交”APP下載量為250萬,每天應用量高達20多萬,去年年底,被評為“市民最喜愛的本土APP應用”。
坐在家里就可以等公交
家住卜弋橋的金風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多睡10分鐘,但是,鄉鎮一級的公交線路車次少,發車間隔時間長,錯過一班車就要再等半個小時。“我每天早晨都特別痛苦,早晨7點鬧鐘一響,必須起床。”金風說,自從安裝“掌上公交”,讓他變得“更懶”了,在家里可以看到路上公交的信息,每天最起碼可以睡10分鐘懶覺。
低頭族王小姐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戴著耳機,乘公交坐過站是常有的事。“自從我裝了這個軟件,就沒有坐過站了。”王小姐說,她在軟件里設置了到站提醒功能,即便她在公交上看視頻,聽音樂,也不用擔心會坐過站,更加省心了。
【與你有關】
感受智慧常州:省時省力省事
除了智慧交通,我們的生活里,這幾年被冠以“智慧”的還有很多,涉及到城管、醫療、教育等領域。在這個憑著一個手機就可以玩轉所有行業的時代,“智慧”服務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讓老百姓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智慧城管
街道附近有流動攤販或者路面垃圾,除了工作人員,路上又多了一雙“眼睛”;工地有噪音,除了工作人員,工地又多了一雙“耳朵”。這“耳目”,是市城管積極運用互聯網,推進智慧城管工程項目之一,旨在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個視頻智能識別軟件,具備區域劃定、動作規則、識別方式等屬性設置。若在城市管理中出現常見的占道經營、店外出攤、流動攤販以及路面垃圾等問題,都難逃“法眼”。視頻智能識別軟件只要發現問題,會進行智能識別然后自動報警,并且與現有數字城管受理系統對接,直接生成案卷進入派遣流程。
工地有噪音怎么辦?在主要工地安裝聲音探測裝置,實現對夜間施工、噪音擾民等違法行為的實時監控,在對具體時段、聲音參數進行設定后,凡是施工噪音達到臨界值,系統便能自動報警并將信息上傳至數字城管平臺。
智慧社區
防盜門壞了、電線桿歪了、末班車停開得太早了,由于缺乏完善的機制,過去許多問題經過層層上報,等到送達職能部門時,往往已經貽誤了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然而現在,天寧區各社區的居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直接找到社區,通過社會治理聯動指揮平臺,實現居民和區政府各部門以及區領導之間的“直通”。
居民或社工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看到,該平臺按照信息上報、任務分配、任務處理、結果反饋、效能評估、調研分析的流程運轉,每個環節怎樣處理、花了多少時間,都留下記錄。如果在限期快到或超過時限問題還沒有解決,系統將自動生成紅色預警。通過平臺,對于即將超時及已經超時的問題及責任部門,都能一目了然。
智慧醫療
看病掛號難?從2014年開始,常州市衛計委與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掛號網已展開合作,為常州市民解決掛號難的問題。市民不用再為上醫院排隊而煩惱,只要在家中用手指點點,就可預約掛號。
除了看病,以前“人找藥”的模式也被互聯網打破。如今,五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動化藥房的運用,只要用手指在計算機屏幕上輕輕一點,所配藥品就會通過一臺機器自動送到藥師面前,一張處方只需要一兩分鐘就可完成,不僅大大地提高了藥師配藥的準確性、安全性和效率,消除了分發過程中出現差錯的隱患。
另外,2014年開始,全市醫院也開始擁抱互聯網,他們或是推出微信服務號,或是開發APP,例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訊通”(掌上醫院APP)、中醫院的“掌上常中醫”(Web版)、兒童醫院的微信訂閱號……這些移動醫療正悄無聲息地改變常州市民的就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