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之下需警惕“四風”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6-23 11:32:31 本文摘自:中國安防展覽網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總匯與象征,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與推動。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信息化時代城市運營智能化的新形態,是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空間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載體在城市運營方面的全面應用,信息化將覆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是一個相對龐雜的系統工程。其實質則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智慧城市概念、源起和發展沿革

智慧城市為人所熟知主要是IBM公司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為振興經濟而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其又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以實現城市的繁榮、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但這并不是“智慧城市”的真正起點,在此之前,美國學者鮑里爾(Bollier)在1998年出版的《怎樣通過智慧的增長阻止城市的無序發展》一書中,提出智慧的城市規劃思想,倡導以整體思維重新審視城市發展,從規劃到建設以及長期治理,都要采用包含利用新技術治理、引導城市系統發展等在內的新理念,并得到了美國波特蘭市的實踐支持和聯邦政府的關注。

由此看,在智慧城市建設理念中,其內核已經蘊含著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城市的路網、資源以及建筑、醫療等公共服務進行整合的思想,突顯出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個復雜且龐大系統的巨大的社會價值,因其有能力解決當時的城市發展無序、資源緊張等治理難題,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關注和推崇。

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沒有提出以前,城市信息化與治理信息化已經開始起步,從最早的“三金工程”,到電子政務平臺建設、數字化城市,都反映了我國政府對于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各城區或以老城改造,或以新城規劃的方式,進行光纖鋪設、擴充帶寬、提高網絡覆蓋率等信息化基礎建設來提高城市的信息連接效率和信息處理能力。

2014年8月29日,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出現的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滯后、網絡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提出智慧城市如何更加“健康”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在四項基本原則中首要強調的就是“以人為本,務實推進”,認為智慧城市建設要突出為民、便民、惠民,推動創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避免重建設、輕實效,使公眾分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我國建設智慧城市,根本上是要服務于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服務于促進解決“三個一億人”的綜合承載問題,即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中國特色智慧城市建設應以人的服務智能化為核心,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為我們的城市居民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智慧城市的本質就是按照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來實現城市范圍內相關部門、行業、群體、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融合和智能服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進入深水區后的歷史發展必然過程。

在新一輪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我們要將已經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早解決,避免重復建設一堆新的“智慧煙囪”和“智慧孤島”,更加理性、務實、可持續地向前推進。

智慧城市:“互聯網+城市”的主要形態

智慧城市建設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與城市轉型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就具體內涵而言,智慧城市是以推進實體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相融合、構建城市智能基礎設施為基礎;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充分運用、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最大限度地開發、整合、共享和利用各類城市信息資源為核心;以為居民、企業和社會提供及時、互動、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務為手段;以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宗旨。

建設智慧城市,構建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和時空信息平臺,有利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的數字化和精準化,在能源、交通、環境、通信、防災、給排水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有效提升城市運行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細化水平;以此為基礎,可以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前,我國城市的產業發展模式正在從以加工制造業為主體向以現代服務產業、新興產業、智能產業為主體轉型。建設智慧城市,將加速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經濟發展各領域的深度應用,大幅促進城市信息資源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這無疑有利于優化社會生產組織協作模式和區域生產力布局,促進城市生產組織方式集約和創新,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增強城市經濟活力和競爭力,促進城市經濟提質增效和優化升級。目前,智慧城市已成為大數據發展的主要載體,成為“互聯網 城市”的主要形態。

難點突破:打破利益舊格局 實現信息真共享

其實從信息化發展的角度來講,智慧城市建設屬于新瓶裝舊酒,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解決過去信息化還沒有解決好的老大難、硬骨頭問題,這些老大難、硬骨頭是什么呢?主要包括:為了解決經濟社會難題所急需交換、融合、共享的各類信息,在社會中是依據類別、行業、部門、地域被孤立和隔離的;同一個時空對象所屬的各類信息之間天然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是被割裂和遺忘的;政府數據開放和信息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信息服務的便捷化、高效化、產業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智慧城市的本質就是按照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來實現城市范圍內相關部門、行業、群體、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融合和智能服務,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決信息化和城鎮化融合發展中的硬骨頭問題,傳統信息化能夠解決的問題都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關鍵。

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我們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各級各類城市信息資源來推進互聯互通。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敗,不是看是否大量開工建設了一批新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而是看如何有效推進城市范圍內數據的融合,通過數據融合來真正地實現信息與智慧決策的融合,從根本上促進政府部門的協同共享,行業的互動協調,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智慧城市是一個高度復雜的巨系統,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部門或行業信息化系統建設,傳統的信息化規劃方法,可能對于智慧城市這種復雜系統的規劃設計是不奏效的。2014年,國務院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系統地協調跨部門的力量,共同推動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當前,國內很多城市搞智慧城市建設,無論從管理還是技術上是缺乏總體布局的。一個地區建設智慧城市,必須在對接國家頂層設計的基礎之上做好城市的頂層設計,并以此來銜接和平衡各個部門、地區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這個頂層設計從技術層面上來講,實際上是做握手和銜接的工作,而不是做具體的項目實施。

也就是說,智慧城市建設實際上是“一把手”工程,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領導推動,利益舊格局和信息壁壘都根本無法打破。如果只是讓信息化部門來推動,智慧城市要實現信息真正共享是不太現實的。

熱潮背后:警惕“四風” 應更加理性務實

現在有種聲音認為,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是否意味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就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其實不然。IDC相關預測表明,2014年全球大約有15%的城市有機會步入智慧城市的成熟期,據不完全統計,當前中國有超過50%的城市在搞智慧城市,各部門已經推動的智慧城市以及寬帶中國、信息消費、信息惠民等相關試點城市就已經有529個之多,過熱特征是非常明顯的。當前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仍處于起步和探索期,總體上并不具備大規模整體開展智慧城市的綜合條件,只能在具備基礎條件的城市先試點。反過來講,對于沒有條件或條件不充分的地方,智慧城市是應該慎行和緩行的。

當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苗頭,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是跟風,很多地方重視概念口號,輕視行動配套。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理念,可能很多地方的領導包括業界還是盲人摸象,只是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側面。有的城市不是從自己城市的實際需求出發,而是看到別的地方都在搞,所以自己也想去做,盲目跟風,缺乏對真實需求的判斷,缺乏對實現路徑的把握。

第二是虛風,很多地方都比較重視建設投入,但是比較輕視實效。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設的方案規劃,往往是技術驅動,項目導向,而不是問題驅動、需求導向。大家特別擅長的是傳統思維,“搞多少個平臺,多少個系統,信息化通達率、覆蓋率達到多少”,但是對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具體實惠和改變,“排隊時間減少多少,辦事流程縮短幾天”,這些方面的考慮還比較欠缺。

第三是歪風,比較重視設備技術,但是比較輕視機制建設。智慧城市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的綜合體現,如果只是貪大求洋,搞一大堆非常先進的軟硬件設備,但是不重視標準、政策、法制環境、制度規劃和可持續的發展機制,沒有這些軟實力的保障,可能前期的硬件投入也是沒辦法充分發揮作用。

第四是陰風,重視建設發展,輕視安全保障。有些地方在工程規劃和實施過程中過度依賴國外廠商提供的規劃設計和解決方案,甚至打算直接依托國外廠商建設城市重要領域的信息系統,構建智慧城市的核心平臺,缺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方面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制度,這將導致交通、能源、金融、社會管理等重要信息和系統為外所控,帶來嚴重的信息安全隱患,甚至危害國家的信息主權。

智慧城市是由新一代信息技術所引發出來的,但是在建設中要避免泛技術化、唯技術論,遵循既要先進又要適用的原則,更加理性務實地去推進。過去20年信息化高速發展帶給我們很多經驗教訓,在新一輪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我們要將已經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早解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避免重復建設一堆新的“智慧煙囪”和“智慧孤島”,更加智慧地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

關鍵字:城市建設四風三金工程

本文摘自:中國安防展覽網

x 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之下需警惕“四風”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之下需警惕“四風”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6-23 11:32:31 本文摘自:中國安防展覽網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總匯與象征,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與推動。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信息化時代城市運營智能化的新形態,是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空間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載體在城市運營方面的全面應用,信息化將覆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是一個相對龐雜的系統工程。其實質則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智慧城市概念、源起和發展沿革

智慧城市為人所熟知主要是IBM公司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為振興經濟而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其又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以實現城市的繁榮、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但這并不是“智慧城市”的真正起點,在此之前,美國學者鮑里爾(Bollier)在1998年出版的《怎樣通過智慧的增長阻止城市的無序發展》一書中,提出智慧的城市規劃思想,倡導以整體思維重新審視城市發展,從規劃到建設以及長期治理,都要采用包含利用新技術治理、引導城市系統發展等在內的新理念,并得到了美國波特蘭市的實踐支持和聯邦政府的關注。

由此看,在智慧城市建設理念中,其內核已經蘊含著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城市的路網、資源以及建筑、醫療等公共服務進行整合的思想,突顯出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個復雜且龐大系統的巨大的社會價值,因其有能力解決當時的城市發展無序、資源緊張等治理難題,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關注和推崇。

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沒有提出以前,城市信息化與治理信息化已經開始起步,從最早的“三金工程”,到電子政務平臺建設、數字化城市,都反映了我國政府對于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各城區或以老城改造,或以新城規劃的方式,進行光纖鋪設、擴充帶寬、提高網絡覆蓋率等信息化基礎建設來提高城市的信息連接效率和信息處理能力。

2014年8月29日,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出現的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滯后、網絡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提出智慧城市如何更加“健康”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在四項基本原則中首要強調的就是“以人為本,務實推進”,認為智慧城市建設要突出為民、便民、惠民,推動創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避免重建設、輕實效,使公眾分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我國建設智慧城市,根本上是要服務于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服務于促進解決“三個一億人”的綜合承載問題,即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中國特色智慧城市建設應以人的服務智能化為核心,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為我們的城市居民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智慧城市的本質就是按照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來實現城市范圍內相關部門、行業、群體、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融合和智能服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進入深水區后的歷史發展必然過程。

在新一輪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我們要將已經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早解決,避免重復建設一堆新的“智慧煙囪”和“智慧孤島”,更加理性、務實、可持續地向前推進。

智慧城市:“互聯網+城市”的主要形態

智慧城市建設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與城市轉型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就具體內涵而言,智慧城市是以推進實體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相融合、構建城市智能基礎設施為基礎;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充分運用、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最大限度地開發、整合、共享和利用各類城市信息資源為核心;以為居民、企業和社會提供及時、互動、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務為手段;以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宗旨。

建設智慧城市,構建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和時空信息平臺,有利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的數字化和精準化,在能源、交通、環境、通信、防災、給排水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有效提升城市運行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細化水平;以此為基礎,可以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前,我國城市的產業發展模式正在從以加工制造業為主體向以現代服務產業、新興產業、智能產業為主體轉型。建設智慧城市,將加速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經濟發展各領域的深度應用,大幅促進城市信息資源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這無疑有利于優化社會生產組織協作模式和區域生產力布局,促進城市生產組織方式集約和創新,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增強城市經濟活力和競爭力,促進城市經濟提質增效和優化升級。目前,智慧城市已成為大數據發展的主要載體,成為“互聯網 城市”的主要形態。

難點突破:打破利益舊格局 實現信息真共享

其實從信息化發展的角度來講,智慧城市建設屬于新瓶裝舊酒,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解決過去信息化還沒有解決好的老大難、硬骨頭問題,這些老大難、硬骨頭是什么呢?主要包括:為了解決經濟社會難題所急需交換、融合、共享的各類信息,在社會中是依據類別、行業、部門、地域被孤立和隔離的;同一個時空對象所屬的各類信息之間天然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是被割裂和遺忘的;政府數據開放和信息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信息服務的便捷化、高效化、產業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智慧城市的本質就是按照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來實現城市范圍內相關部門、行業、群體、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融合和智能服務,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決信息化和城鎮化融合發展中的硬骨頭問題,傳統信息化能夠解決的問題都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關鍵。

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我們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各級各類城市信息資源來推進互聯互通。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敗,不是看是否大量開工建設了一批新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而是看如何有效推進城市范圍內數據的融合,通過數據融合來真正地實現信息與智慧決策的融合,從根本上促進政府部門的協同共享,行業的互動協調,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智慧城市是一個高度復雜的巨系統,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部門或行業信息化系統建設,傳統的信息化規劃方法,可能對于智慧城市這種復雜系統的規劃設計是不奏效的。2014年,國務院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系統地協調跨部門的力量,共同推動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當前,國內很多城市搞智慧城市建設,無論從管理還是技術上是缺乏總體布局的。一個地區建設智慧城市,必須在對接國家頂層設計的基礎之上做好城市的頂層設計,并以此來銜接和平衡各個部門、地區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這個頂層設計從技術層面上來講,實際上是做握手和銜接的工作,而不是做具體的項目實施。

也就是說,智慧城市建設實際上是“一把手”工程,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領導推動,利益舊格局和信息壁壘都根本無法打破。如果只是讓信息化部門來推動,智慧城市要實現信息真正共享是不太現實的。

熱潮背后:警惕“四風” 應更加理性務實

現在有種聲音認為,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是否意味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就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其實不然。IDC相關預測表明,2014年全球大約有15%的城市有機會步入智慧城市的成熟期,據不完全統計,當前中國有超過50%的城市在搞智慧城市,各部門已經推動的智慧城市以及寬帶中國、信息消費、信息惠民等相關試點城市就已經有529個之多,過熱特征是非常明顯的。當前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仍處于起步和探索期,總體上并不具備大規模整體開展智慧城市的綜合條件,只能在具備基礎條件的城市先試點。反過來講,對于沒有條件或條件不充分的地方,智慧城市是應該慎行和緩行的。

當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苗頭,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是跟風,很多地方重視概念口號,輕視行動配套。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理念,可能很多地方的領導包括業界還是盲人摸象,只是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側面。有的城市不是從自己城市的實際需求出發,而是看到別的地方都在搞,所以自己也想去做,盲目跟風,缺乏對真實需求的判斷,缺乏對實現路徑的把握。

第二是虛風,很多地方都比較重視建設投入,但是比較輕視實效。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設的方案規劃,往往是技術驅動,項目導向,而不是問題驅動、需求導向。大家特別擅長的是傳統思維,“搞多少個平臺,多少個系統,信息化通達率、覆蓋率達到多少”,但是對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具體實惠和改變,“排隊時間減少多少,辦事流程縮短幾天”,這些方面的考慮還比較欠缺。

第三是歪風,比較重視設備技術,但是比較輕視機制建設。智慧城市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的綜合體現,如果只是貪大求洋,搞一大堆非常先進的軟硬件設備,但是不重視標準、政策、法制環境、制度規劃和可持續的發展機制,沒有這些軟實力的保障,可能前期的硬件投入也是沒辦法充分發揮作用。

第四是陰風,重視建設發展,輕視安全保障。有些地方在工程規劃和實施過程中過度依賴國外廠商提供的規劃設計和解決方案,甚至打算直接依托國外廠商建設城市重要領域的信息系統,構建智慧城市的核心平臺,缺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方面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制度,這將導致交通、能源、金融、社會管理等重要信息和系統為外所控,帶來嚴重的信息安全隱患,甚至危害國家的信息主權。

智慧城市是由新一代信息技術所引發出來的,但是在建設中要避免泛技術化、唯技術論,遵循既要先進又要適用的原則,更加理性務實地去推進。過去20年信息化高速發展帶給我們很多經驗教訓,在新一輪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我們要將已經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早解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避免重復建設一堆新的“智慧煙囪”和“智慧孤島”,更加智慧地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

關鍵字:城市建設四風三金工程

本文摘自:中國安防展覽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拜城县| 蒙山县| 蒙阴县| 枣阳市| 察隅县| 且末县| 延边| 祥云县| 平昌县| 汶上县| 阜新市| 靖宇县| 弥勒县| 绩溪县| 邵东县| 台中市| 石城县| 康乐县| 图们市| 青海省| 霍邱县| 新田县| 远安县| 南充市| 海口市| 福海县| 开阳县| 贵州省| 双峰县| 娄底市| 锡林浩特市| 马公市| 南川市| 黑河市| 保靖县| 息烽县| 施秉县| 瓮安县| 林西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