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智慧城市(Smart City),IBM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我們描繪了很多場景:所有住戶和商鋪安裝了數控水、電表計量器,其中包含的低流量傳感器技術可用于故障檢測和流量測量,防止水電泄露;政府預算、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等數據實現了整合及共享,基于這些數據分析幫助各部門做出合理決定;市民可通過手機獲得實時交通情況以及預測信息,為公共交通及城市基礎建設提供決策支持。
上述場景正在美國愛荷華州迪比克市(Dubuque)一一實現。放眼未來,這只是智慧城市的幾個典型場景。早在2009年1月,IBM時任總裁彭明盛就正式向奧巴馬政府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建議投資建設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礎設施。同年9月,迪比克市和IBM共同宣布,將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對城市公共資源(包括水、電、油、氣、交通及醫院、學校、建筑等公共服務系統)的智能化監測和響應,在此基礎上整合大量數據,利用分析技術將其轉換為可供參考和決策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政府管理部門決定城市投資,交管部門合理安排公共交通,應急中心能夠找到最近的應急物質,市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方式等。
與美國相比,歐洲的智慧城市更關注信息通信技術在城市生態環境、智能交通、清潔能源以及綠色建筑等方面的應用。被評為“歐洲綠色之都”的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同時也是全球智慧城市的典范。
特別是在改善交通,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取得了不俗成績。比如該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設置了18個路邊監視器,利用射頻識別、激光掃描和自動拍照等技術,實現了對車輛的自動識別。借助這些設備,對工作日6時30分至18時30分之間進出市中心的車輛收取擁堵稅,從而使交通擁堵降低了25%,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了40%。
在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同樣如火如荼。2012年開始到現在,中國已經批準了上百個城市、區、鎮級的試點智慧城市,提出“三網融合(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四化融合(信息化、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等具體目標,更加偏重于技術型數字城市或智能城市的實現。
Bentley軟件公司大中華區BIM拓展總監俞興揚認為,構建智慧的基礎設施、城市地理信息及構筑物的數據平臺是智慧城市存在的載體和基礎,包括城市中的樓宇、公路、鐵路、地鐵、地下管網以及空中電網等,“從每個細部入手,為城市規劃提供涵蓋所有相關信息的數字地圖,進而打造三維的數字城市,保證其中每個應用環節無故障、良好地運營”。
2015年年初,Bentley收購了總部位于法國的Acute3D,希望將其現實建模技術(該技術可將現有條件的觀測結果處理成與設計建模和施工建模環境中的背景相吻合的表示形式)應用于設計和施工等基礎設施項目中。
“從每個單體建筑、社區到城市的外觀及其內部都是三維可視的,所有城市數據信息有據可循。”俞興揚在接受記者雜志采訪時表示,比如作為城市主要脈絡的地下管網設施,通過數據平臺實時檢修和維護,不僅效率獲得提升,每年還可省下數以億計的資金。
作為一個正在發展演化的新生事物,智慧城市已被多個國家列入發展戰略規劃。國內云平臺的建設、各項硬件設施和軟件技術的支持,同樣將推動智慧城市在中國的落地開花,實現城市的數據化管理。像IBM一樣建設一座智慧之城,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