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App已經變得無所不能。你無須再隨身攜帶你的積分卡,優惠卡,甚至是銀行卡出門,因為已經有多款超級App可以幫助你購買電影票,下載優惠券,甚至是直接繳費買單。
這正是智慧城市所倡導的模式,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對需求做出智能響應。但是在產業早期,發行實體“市民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辦法,后者通常為一張金融IC卡。為了推動這張卡的運行,行業曾有多家公司推出解決方案,從卡本身的硬件屬性到市場消費場景的搭建。無論是智能交通,或是智能醫療,還是智慧城市,“市民卡”似乎成為通用的解決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超級App的功能不斷提升,“市民卡”的價值卻開始遭到質疑。解決方案提供商之間因為利益分配問題,難以實現更為廣義的互聯互通,并且難以實現精準營銷等智能化功能。
與“市民卡”不同,超級App不僅可以解決用戶手持多卡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后臺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輔助,使得商家可以獲取完整的卡券運營數據報表,與用戶建立緊密聯系。
從發放“市民卡”到“增容”超級App,智慧城市的建設正在從單純的解決方案式的項目建設,轉型至提供附加價值更高的運營方向。
而這種轉變恰恰開始于手握用戶和流量的互聯網企業進場之時。
4月13日,上海市政府與騰訊在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上海市政府將支持騰訊泛娛樂、微信、QQ、網絡媒體(大申網)等項目在滬發展。至此,騰訊開通了5座城市的“城市服務”入口,覆蓋用戶數超過6000萬,服務市民超過1100萬人次。
試點項目難以落地發芽
國際IT巨頭IBM在2009年向中國市場推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其概念教育了中國早期進入這一市場的企業。隨后這些傳統IT企業和電信運營商以向地方政府銷售行業解決方案為切入點,成為該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導力量,并在最近幾年內,開始大肆跑馬圈地。
三年前,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他的態度還很謹慎,認為一年內會有2到3個城市可以進行智慧平臺落地試點或推廣。三年后,神州數碼已在70多個城市展開相關項目實施,并與33個省市簽署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在16個城市建設或運營了市民融合服務平臺。
然而,這種模式是一場由上向下的推廣。其往往忽略了用戶在使用場景下的體驗,這使得相當一部分智慧城市項目在落地時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有神州數碼內部人士告訴騰訊科技,智慧城市體量過大,在過去幾年里進入者都做了不少嘗試,但目前仍只能看到單個案例,而缺少協同的原因是投資規模大、協調難度大,而效益產出不明顯,用戶體驗和用戶素質尚未達到預期。
4月7日,住建部公布了包括北京市門頭溝區等84個城市(區、縣、鎮)新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截至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接近300個。
騰訊科技對已經開展了三批的試點城市調查后發現,其結果難以令人滿意。以2014年底住建部對6個四川省入選的試點城市進行階段性考核為例,針對其中4個城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簡單地說,就是看不到實際成果。”
對于具體案例而言,中國電信四川分公司推出的智慧城市產品“愛城市”看起來類似更像一個集合了“大眾點評”、“墨跡天氣”等多種互聯網應用的便民信息查詢App。這樣的綜合服務信息曾引發外界關注,但該產品經理梁俊生卻表示,“問題是這個免費下載產品如何盈利,還沒有答案。”
事實上,盈利仍是次要問題。如何帶動用戶主動下載并使用,才是這個智慧城市產品能否帶來實際價值的核心問題。僅從最賺錢的且最容易獲得用戶下載的手游行業來看,其獲取用戶成本已從不到1元上升至了6、7元人民幣,而留住用戶并提升為優質用戶的成本則更高。
與之類似的是中國電信的平安醫院項目,同樣遭遇了推廣難的問題。其曾希望通過護士實時采集、反饋病人信息,并按照服務進行付費,但是該項目市場經理陳敏越表示,目前四川省境內購買其產品的醫院僅數十家。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即可發現,上述案例幾乎發生在全國各個角落。北京“移動NFC手機一卡通”業務無人問津,內蒙古云計算信息園二期引入項目招商難等諸多報道屢見報端。
用戶資源急需尋找落點
在過去的一年里,隨著“互聯網+”概念的升溫,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切入智慧城市領域,并迅速搶占地方政府資源。IDC分析師丁寶貴表示,“因為地方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導者,因此BAT需要與地方政府加強合作。”
事實上,通過與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互聯網巨頭可以從大的層面可以得到政策支持和土地,小的方面也可以得到項目,數據以及后續的特許經營。
從產品體驗來看,微信、支付寶這樣的互聯網產品顯然對用戶的吸引力高于此前IT企業所推出的“傻大黑粗”式的產品。因為用戶已經在使用這樣的產品,互聯網公司只需要增加相應的入口,就可以將服務推送至海量用戶。
騰訊在旗下超級App微信中加入“城市服務”,提供交通出行、醫療、社保、交警、戶政、出入境、旅游等多種政務查詢。騰訊已經在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城市展開試點,而最新消息是,4月13日,騰訊與上海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后,上海也將全面接入微信 “城市服務”的入口。
除微信以外,騰訊與地方政府合作時,也引入了QQ、網絡媒體等多個產品,將騰訊自身的網絡社交、創業基地、云計算、大數據等優勢整合進入“互聯網+”的整體解決方案里。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把移動互聯網的優勢落實到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優化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與騰訊類似,阿里巴巴也先后與海南、貴州等省市政府達成合作,開放阿里系的云計算、大數據和支付等能力,并且將支付寶、手機淘寶等產品用來搶占“城市服務”入口。
2015年初,百度亦從四川省成都崇州市開始其與地方政府的戰略合作。目前來看,合作主要是利用百度的網絡技術對崇州市的各方面信息進行數據統計,并分析出各類相關指數,促進崇州市智慧城市建設。
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公司利用自身流量的優勢,換取政府對數據的開放,但數據背后將如何使用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政策紅利或將進一步釋放
業界相信,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智慧城市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機遇,并輻射整個產業鏈。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城市建設時表示,要發展智慧城市。對此,國內券商分析師表示,我國智慧城市發展進入規模推廣階段,由于政府在城市規劃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政府的扶持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的意義重大。
據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報告》統計,目前中國100%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241個)、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51個)都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過去一年中,智慧城市發展最大的變化是,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將市場機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必然選擇。財政部曾下發《關于推動運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有關問題通知》,使得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得以進入智慧城市建設。
不僅如此,《“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由政府多個部門發布的多項扶持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政策均在2014年內頒布。
“智慧城市建設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許多城市已經把智慧城市作為未來幾年內政府工作的重點。”有券商分析師告訴騰訊科技,“與此前小規模試點不同,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需要科學制定頂層設計,強調信息惠民、加速兩化融合以及完善投融資機制。”
相關公開數據累加后可知,各地政府計劃投入智慧城市建設的規模已超過千億。其中,上海市政府曾披露一份規模超過千億投資額的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4至2016年)行動計劃;武漢市政府針對“智慧城市”建設總投資額已超過800億元,未來數年計劃帶動產業增值11200億元。
有券商分析師計算,整體產業規模或將剛超過4萬億。與此同時,2015年已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分析師預測,智慧城市作為及交通、醫療、教育等惠民、普民的主要行業,將在十三五規劃中進入政策釋放密集期。
產業各方難獨享蛋糕
由于互聯網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形態仍是以服務入口為主,一些傳統IT企業和電信運營商開始擔憂彼此之間業務形成競爭。前述神州數碼內部人士透露,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項目已經觸動該企業高層,目前公司內部正在討論相關應對之策。
互聯網企業的出現,通過搭建平臺解決了上述互聯互通的問題,進而通過直接觸達用戶的最終App搶占了“市民卡”的生存空間。對用戶來說,智能手機的硬件不斷升級,使得其已經可以解決大部分共性的需求。這就使得提供“市民卡”這類傳統公司遭遇了所謂的“生存危機”。
不過,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大多是民營企業,對智慧城市中政府管理,企業服務,市民服務等以政府為主導的服務入口短期內難以觸達,而這些資源往往掌握在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傳統IT企業和電信運營商手中。
2015年3月24日,國內上市公司易華錄其與四川省樂山市簽署“智慧云亭”投資運營協議,投資上億元用于相關生產基地建設,以及獲得項目運營權為期20年。3月26日,其又與合作伙伴中鐵電氣化局中標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軌電車試驗線工程相關項目。
事實上,這些具體項目的簽署短期內難以在互聯網公司與政府的合作協議中見到。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能中標政府核心基礎設施項目,互聯網公司所提出的概念就難以落地。這意味著,雙方應當通過相互合作,彌補自身的行業經驗短板,進而在相應的領域獲得發展的空間。
2015年,隨著中央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在國家信息惠民工程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理流程,強化信息惠民效能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醫療、教育、養老、社保等行業細分市場將成為多方攜手掘金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