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百科解釋是這樣的: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
有人說,我們正在走進這樣一個時代——萬物皆互聯,無處不計算。由于寬帶包括移動寬帶的發展,互聯網、手機、無線傳感器日益普及,因此,實時監測、遠程協作、SOHO工作、數據管理、遠程教育醫療、智能交通、電子政務等已成為平常之事。信息正像水電一樣通過網絡供應、傳輸,計算機上的有形數據轉化為無形的財富,深入并造福于現實生活。
信息化與城市化高度融合
業內人士認為,智慧城市的本質在于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它必然涉及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而信息技術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為核心和代表的。在智慧城市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他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并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運行。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其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這終將令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作為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智慧城市將成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達到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體現了更高的城市發展理念和創新精神。
戰略經濟轉型的重大布局
為緊緊抓住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機遇,2013年8月我國出臺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正式把智慧城市建設列為重要發展戰略,鼓勵在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 2013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部署未來8年寬帶發展目標及路徑,意味著“寬帶戰略”從部門行動上升為國家戰略,寬帶首次成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
2014年3在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又明確提出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并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及策略。所以,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從概念導入期正式進入了務實推進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去實現各項建設目標。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有近200個城市加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行列,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我國進行戰略經濟轉型下的重大布局之一。
大數據時代正在撲面而來
智慧城市建設風起云涌,標志著云計算與大數據時代的開啟。智能管理、社交網站、物聯網、IPv6……新技術正風馳電掣般地駛入我們的生活。
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首先提出了大數據概念。雅虎的科學家發現,得益于計算機技術和海量數據庫的發展,個人在真實世界的活動能夠得到前所未有的記錄。如今,大數據的概念逐漸拓展,涵蓋了從數字圖像、新聞跟帖、文本記錄、視頻文檔、社交平臺互動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不僅如此,它還被視作一種能力,引發了社會和國家戰略層面的重點關注。專業人士認為,在大數據所重塑的后信息環境中,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世界撲面而來。
電子檔案高度個性化、人工智能細分信息、遠程協同記錄用戶的行為模式、數據挖掘預測人們的未來需求。這就是基于無處不在的寬帶網絡,大數據為我們呈現的生活愿景——依托高度個性化的智能網絡平臺,人們可以擺脫時空障礙,在任何地方開展工作、進行合作。由此,基層服務觸角更深、城鄉差距漸趨抹平,資源配置得以優化,產業升級、效率提高。而智能終端與“可穿戴”計算設備的出現,更使得行為、位置、生理數據等細微變化成為可供記錄和分析的精準對象。 更多的變化正蓄勢待發,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