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T媒體 張飛逸
企業服務市場一向風云變幻,有的時候一家廠商可能只是抓出了一個機遇或是一個細分市場便獲得了成功。比如剛剛在4月底完成了IPO的電子簽名服務商DocuSign,在IPO 過后,DocuSign 的估值現在已升至63.82 億美元,遠高于上一輪融資時的30 億美元估值,DocuSign也借此成為了電簽服務領域中的“天皇巨星”。顯然DocuSign的成功無疑將提振企業服務市場特別是電簽市場的整體士氣,而國內外大量的電簽廠商也會走上學習與模仿DocuSign的道路。
但是,一味地跟風從來就不會讓人獲得真正的成功,那些能夠堅持下來的創業公司在對別人進行學習與模仿中也做出了自己的創新與改進,也會認清自己與那些實力派選手之間真正具有的差距。
中國電簽廠商與DocuSign差距明顯
就目前而言,國內廠商仍與DocuSign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們不難發現DocuSign服務所覆蓋的行業范圍極廣,幾乎可以說是將觸角伸入到了每一個行業之中。而在科技、醫療與金融服務等翹楚行業之中,DocuSign更是取得了更多的大客戶市場。跟據DocuSign招股書所示,全球前10科技公司中有7家公司在使用Docusign的服務;全球前20的醫藥公司中有18家在使用Docusign的服務;全球前15的金融服務公司中有10家在使用Docusign的服務。
資料整理自DocuSign官方網站
對比之下,中國市場的情況則大為不同。跟據T研究(前移動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第三方電子簽名市場及用戶研究報告,國內電簽廠商服務主要還是集中于少數幾個依托于互聯網的行業,如:互聯網金融、B2B電商、O2O生活服務以及旅游服務(OTA)等。這些行業中的企業成立較晚,盡管目前依托中國互聯網大環境他們發展速度極快,但目前規模很少能真正達到大型企業級(Large-enterprised)與世界級(World Class)。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很有可能與電簽服務在國內認知度不高相關,T研究發現,企業未使用電簽服務的原因主要是合作伙伴對電簽的認知度較低以及自身不習慣使用電簽服務。同時,在電簽用戶中,簽署人不習慣使用電簽產品以及合作伙伴方面的不接受與不認同則成為了使用中的最大阻礙。這說明,當前整個電簽市場仍處于初期起步階段,企業的低認知度和低接受度阻礙了市場的未來的發展,因而整個市場亟待進行進一步的培育。
那么對于中國電簽廠商來說,真的就沒有機會來追趕甚至是超越DocuSign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中國電簽服務之路上依然有創業公司在砥礪前行著,比如來自于深圳的SaaS電簽廠商法大大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它的故事值得一看。
為什么法大大值得一看
法大大成立于2014年,是國內領先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截止到2018年4月,公司產品用戶的數量突破了7300萬,其中包括微軟、阿里巴巴、龍湖地產、中化國際、百度、攜程、上汽、新東方、海爾、滴滴、蔚來汽車、聯想等知名企業。
對于DocuSign,法大大自然也有著向其學習一面,比如公司也在積極地擴展大客戶市場并進行著多個行業的開拓。但法大大在這方面的步伐走的更為堅定,據DocuSign招股書所示,它在2011才開始進軍了大客戶市場,而法大大在業務發展的第二年就開始對大客戶市場進行了開拓。同時,法大大在服務行業中也有所突破,據公司資料所示,目前法大大的客戶群已經覆蓋了超過 80 個細分垂直行業,早已不再只是那些傳統電簽服務的核心行業。
對于廠商來說,進行大客戶與行業的拓展的方法有很多,這并不限于針對大客戶與具體行業推出專用的方案與產品,與別的服務廠商特別是大型廠商進行更多合作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法大大深諳其道,目前公司正積極開展著與大型伙伴之間的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與SAP的合作(注:SAP也是DocuSign的全球合作伙伴),通過SAP的生態體系,法大大不僅讓自身服務覆蓋到了更多的大客戶群體與優勢行業,而且同時也將應用場景擴展到了企業采購、銷售、生產、運營、HR、財務、IT、法務、市場等十多個領域中。
不過,如前文所述,企業發展不能一味的模仿,它們也需要做出自己的創新,而法大大的創新就在于它推出的法律科技(LawTech)服務。法大大創始人兼CEO黃翔表示:“ 我們相信電子簽名是互聯網場景下的基礎契約保障,中國的電子簽名市場在司法環境和企業級市場方面有著自己的特性,因此在發展的廣度、深度及速度上,一定會有自己的特色發展路徑,并呈現后發先至態勢,法大大將用法律科技(LawTech)做好垂直行業的產品與服務,實踐‘守護互聯網時代的契約精神’使命”。
因而,法大大不僅利用身份證、銀行卡與人臉識別等多維度交叉認證來確保合同簽署過程中的身份可靠性,而且同時,公司基于法律科技(LawTech)的概念,以電子簽名/電子合同為核心,還提供了身份識別、司法鑒定、出證服務、 律師服務等一系列延伸服務,這是一套全方位的技術及法律服務保障。
此外,法大大的創新還在于對于整個電簽市場的培育方面,2017年,法大大參與了中國首部《電子合同法律應用與發展調研報告》的編纂工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法務官梅臻更是直接參與到了該報告的調研及撰寫的過程當中。對此,黃翔認為,互聯網場景下的契約生態不僅需要政策的推動支持,也需要更多科技的支撐參與,顯然在這里,法大大就發揮了自己的示范作用。
然而,盡管法大大始終在不斷地深耕電簽市場,但是目前整個中國電簽市場產品的同質化問題愈發嚴重,若想做到脫穎而出,公司必須還要在其他方面做出突破,所以法大大也一直保持著對前沿技術在產品落地應用層面的探索,這其中便有時下流行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或成為未來攻堅的重點
不同于那些流于浮夸與表面的“炒幣”應用,區塊鏈技術在電簽中的落地具有更高的價值也具有更好的前景。黃翔表示,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 防篡改等技術特性,與電子數據存證有著天然的強關聯。
以電子合同為例,由于它本身就是電子數據,所以它具有易篡改與易刪除等安全缺陷,這并不利于該服務的長期發展。因此,為了使用戶在合同服務平臺上簽署的文件與合同具有真正的法律效用,廠商需要對電子合同簽署的全過程進行存證。而在根據區塊鏈技術而實現的法鏈應用中,平臺將對合同簽署的關鍵環節進行存檔,并將關鍵信息與數據分布存儲到整個區塊鏈當中,從而實現電子合同的全流程存證。
實際上,DocuSign在區塊鏈的探索也相對較早,不過是在于支付方面,2015年DocuSign與Visa就聯合推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型證明項目,以使用比特幣區塊鏈來記錄保管租車數據。在該項目中,DocuSign的數字交易管理(DTM)平臺和電子簽名解決方案與Visa的安全支付技術進行了結合。可以讓消費者在車內配置租賃、保險和其他每天日常采購的項目,例如停車費和通行費,并且用戶可直接使用Visa進行支付。
而法大大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它的探索領域則是自己擅長的電子合同,在2016年,法大大基于區塊鏈技術落地了法鏈存證平臺及阿里郵箱存證業務,目前法大大平臺上所簽的電子合同也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文件數字指紋的分布式存證,進一步強化了平臺電子合同的法律證據效力。
所以,我們不難推測,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將有可能成為電簽廠商下一步布局的關鍵。
總結,要學習也要創新
就整體而言,中國電簽廠商距離DocuSign仍具有很大的差距,同時目前中國電簽市場仍需要廠商進行進一步的培育。這固然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但隨著DocuSign的成功上市產生的影響,以及以法大大為代表的電簽廠商們不斷地努力,中國電簽市場依然將不斷保持高速地增長。但是,對于中國廠商來說,DocuSign的故事值得學習與借鑒,但也要有自己的創新與改進,因為中美之間無論在政策環境還是在市場環境之間都存在較大差異。模仿可能會讓公司得以生存,但創新才能讓公司變得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