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從數千只股票中分析出360要借的殼?圈內人都說不靠譜
在360借殼江南嘉捷塵埃落定之后,有私募成功押注并曝出選股訣竅,引發外界關注。
近日,財經圈人士向小田在一篇題為《我是如何從數千只股票中找到360借殼的江南嘉捷的》的文章中寫到,某私募在消息公布前就通過一系列排除法,選擇出江南嘉捷這只殼股標的然后重倉下注。
這篇文章中的下注套路非常通俗易懂,說白了就是排除法。
第一步,從券商入手。
“360自私有化開始,我就密切關注其投行是哪家。很早網上就傳出,是華泰聯合證券來做360項目。到3月份,天津市證監局還掛出一個輔導公告,指出華泰聯合證券是360項目IPO的輔導券商。當然這個IPO輔導是虛晃一槍,最后還是借殼。但這個基本上已經明確了,360無論是IPO還是借殼重組,財務顧問都是華泰聯合,這個跑不了了。于是我想:如果360要借殼的話,肯定是要向投行問一個最熟悉的上市公司。那么,什么是華泰聯合最熟悉的上市公司呢?一定是華泰聯合保薦IPO過的。因為保薦過IPO,才對公司知根知底,門清,也和上市公司老板的關系如鐵。”
根據文章中的操作思路,360瞄準的殼股必然在華泰聯合證券做過IPO的上市公司之間,這就把目標一下子縮小到了88家A股公司。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殼標的。
首先,剔除創業板的公司。其次,根據通常殼公司規模在20億至30億元的慣例,按照50億的規模門檻,剔除市值大于50億元的公司。接下來,剔除國有企業。最后再剔除掉曾經進行過重組或近期重組失敗的,以及上市時間過短的公司。
幾個回合之后,符合條件的公司就只剩下了4家公司。分別是江南嘉捷、喬治白(002687)、雙象股份(002395)以及奧特迅(002227)。
最后一步,排除掉曾經受到過處罰,有“污點”的上市公司,后兩家公司在這一輪中被剔除。
自此,上述分析稱,360瞄準的殼呼之欲出,不是江南嘉捷,就是喬治白。
據悉,這家私募位于北京,規模很小,靠這一筆下注成功能賺多少錢尚不可知。那么純粹就方法論而言,這樣的投資邏輯真的可行嗎?
盡管這個方法通俗易懂而且極具可操作性,但一位私募人事對澎湃新聞記者直言:“要真按這個方法來投資,虧到你家都不認識。”
“最簡單一個問題,360什么時候借殼你知道嗎?人家什么時候停牌你又知道嗎?再說憑什么認為360去做上市輔導就是虛晃一槍呢?而且和360合作的券商也不只華泰聯合一家,為什么殼股百分之百一定是來自華泰聯合做過的項目?”
一連串的反問之后,這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說,作為私募機構,如果只依靠這樣的分析就重倉買入,后續的波動和回撤太不可控,也無力承受,“這種炒殼的,一般都是提前知道消息,或者就是在底部買一堆殼股,純粹是炒概念。”
另一位業內人士坦言,文章中的方法,確實是一種常見的分析思路,不過,風險也確實很大,而且,并不是每一個案例都可以套用這個方法的。
“這種東西就是下賭注,如果最后不借這個殼,有可能跌到渣都不剩。尤其是在今年這種市場環境下。”
即便是如前述文章分析,已經推定出360的借殼標的是在江南嘉捷或喬治白中二選一,你就一定能賺錢嗎?
江南嘉捷自6月起開始停牌,停牌之后投資者自然無從入手。但如果是3月27日華泰聯合證券與360公司宣布合作之后,就同時下注這兩家公司呢?
查閱這兩家公司過去的股價走勢情況可以發現,兩家公司自3月底之后都是明顯的持續下跌趨勢。江南嘉捷在3月27日的收盤價為11.57元,6月9日停牌前的價格為8.79元,累計跌幅達到24%。喬治白在3月27日的收盤價為10.63元,11月6日收盤價為7.15元,累計跌幅更是高達33%。
在大多數私募機構把0.7的凈值設置為警示線甚至清盤線的情況下,這樣的累計跌幅相信多數機構都不會吃得消,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上述私募人士對這種操作手法不敢茍同。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證監會方面在11月3日表示,將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戰略發展方向,掌握核心技術、具有一定規模的優質境外上市中資企業參與境內A股公司并購重組,但監管層對于并購重組的嚴格約束并沒有改變。
2016年9月9日,針對市場存在的殼資源炒作、殼公司股價扭曲、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受限等問題,證監會修訂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嚴格規定了重組上市的認定標準,加大了對交易各方的市場約束,比如重組上市項目不允許配套融資,相關股東鎖定期更長等。
另一方面,IPO的高速還在繼續。證監會高層領導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聲,堅定保持新股發行的常態化。
雙管齊下,“殼”資源的價值在不斷下降。
那360為何還要棄IPO而選借殼呢?
有人這么說:“今年整體的殼價值都在往下走,不著急IPO的人誰借殼啊?好企業根本不擔心沒法上市。其實360不借殼肯定也能上,但它著急,中概股從美國買回來是有資金成本的,耗不起,早點上市早點還錢,投資人都著急。”
而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的說法是:“之所以選擇重組,是公司根據資本市場的發展和眾多股東的意愿,綜合各方面的考慮而做出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