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經歷一個非常重大的轉型期:從拷貝到創新,從組裝到制造,從追隨到引領,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從以量取勝到以價值獲取取勝,到一步步實現中國企業在主流行業的突破。但是,目前中國企業在主流行業的突破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中國缺乏一批真正優秀的B類企業。
中國缺乏聯想華為這樣的企業
我們正處在轉型、變革與顛覆的時代
中國正在經歷一個非常重大的轉型期:從拷貝到創新,從組裝到制造,從追隨到引領,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從以量取勝到以價值獲取取勝,到一步步實現中國企業在主流行業的突破。
但是,目前中國企業在主流行業的突破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中國缺乏一批真正優秀的B類企業。
所有的大國崛起,B類企業皆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我們必須超越國進民退、民進國退的爭議。
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打造一批類似IBM、通用電氣、西門子這樣超越家族控制、股權分散的B類企業,而不僅僅是依靠一批優秀的家族企業,我稱之為A類企業,或者是依靠一批優秀的國有企業,即C類企業。
中國正面臨著二次人口紅利,新一輪城鎮化,新一輪放松管制等轉變所帶來的巨大的新增長機遇。雖然中國過去在經濟發展中取得的成就令全球震撼,但是在民生方面的發展仍然遠遠滯后。
2006年,我曾不幸食物中毒,在巴黎住了兩天醫院,而所有在醫院的治療與用品都是免費的,旅游者看病免費,簡直令人震撼。反觀中國,我們在民生方面卻欠缺太多。
中國在社會變革和發展方面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財富收入不均的問題,社會流動性下降的問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的問題。除此之外,如何培育一批有效的NGO,建立公民社會,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國家治理作出重要的貢獻同樣十分重要。
全球視野下企業面臨的變革與挑戰
看待中國的發展,需要從全球視野下來分析。
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第一大變革,是科技帶來的變革。互聯網公司,比如BAT,它們帶來的變革是顛覆式的,與此同時許多其它顛覆式科技也值得重視,包括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學、云計算,大數據等等。
除此之外,另外一些變革可能會深刻影響中國在全球發展的環境,也會深刻影響中國企業未來十年的政商環境。
首先一大變革是,全球經濟將可能“被中國化”。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被全球化,未來十年重大的變革之一是全球經濟將被中國化。
近年來,以復星、萬達、TCL、吉利、聯想、華為、三一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努力布局全球化戰略。大量參與全球資源整合的中國企業的出現,進一步增強了全球經濟被中國化的可能。
鑒于此背景,中、美、歐三大國家與地區的發展模式必須作出重大調整。過去三十幾年,美國實踐了新自由主義,中國推行的改革開放從一定程度上看,很大程度受到新自由主義理論與政策的影響,歐洲則是踐行社會民主主義的一大典范。
去年我到希臘訪問,他們的午餐時間是下午兩點到五點,我說這個地區這樣怎么會有競爭力?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靠的是“掙錢不要命”的精神,美國靠的是創新,部分歐洲地區卻是相對缺少競爭力的。
為了全球的平衡與和諧,三大國家與地區的發展模式必須作出重大的結構性調整,才能實現全球的革新。
第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大調整。現在在美國,你可以看到“桑德斯狂潮”。(注: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提出其競選美國總統的理念是建立一個為所有人利益服務的政府,而不是服務一小撮在頂層的人。這一理念引發了美國民眾廣泛的政治熱情。)
此前沒人會想到桑德斯的影響力竟如此之巨大,但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在財富不均如此之高的今天,不可以僅僅在民主、法制事前公平的情況下,允許財富收入不均繼續發展,美國也不會例外。
社會變革和政治變革的顛覆是席卷全球的,自然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政商環境。
其次,全球貿易與投資體系的重構。2009年奧巴馬訪華之后,對華政策相應做出了一定的調整。過去是以擁抱中國為主,如今卻是“留有一手”。經濟上美國希望創造一個新的WTO,將中國排除在外,軍事上則希望安全回歸亞洲。
對此我們也做出了許多努力,三年以前中日韓三國總理就東盟自由貿易協定談得如日中天,今天我們國家還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政策,并且建立亞投行。
然而,現今中美兩大國在全球投資貿易體系的重構方面有“掰手腕”的嫌疑,合作依然不夠,“掰手腕”還在繼續,這將影響世界投資與貿易格局。
再有是全球治理問題。以前全球治理問題往往是由美國說了算,現在這個時代已經結束。
但目前還找不到非常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雖然投資、貿易、金融越來越全球化,管理也越來越全球化,但是治理是缺位的,這也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氣候變化,人類的集體短視也是全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
再者,地緣政治的變化,尤其是中美關系,包括“中國威脅論”在全球甚囂塵上,這將為中國企業發展帶來不可回避的挑戰。
中國企業的未來十年
面向未來,我將對十年以后的中國企業再做一個大膽的預測:
第一,十年以后中國將會涌現一批非常優秀的、具有全球視野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企業,像IBM、通用電氣一樣征戰全球市場。
第二,中國會誕生一批像華為、聯想這樣的B類企業,超越任何家族的控制,真正具備現代企業制度,成為全球商業創新與社會創新的引領者。
第三,中國的優秀企業會與全球的頂級企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中國企業正在走向全球,但中國企業全球征戰的經驗十分有限,然而美國企業全球化的經驗卻十分豐富,兩者可合作空間巨大。
未來,中國的頂級企業和歐美乃至于全球的頂級企業將更加緊密合作,形成“相互攙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第四,中國企業在“優術”上會有重大進展。
中國經濟已取得巨大的發展,但企業管理的“馬步”和基本功還存在許多改進空間。
到今天為止,能把年度預算做得真正到位的中國企業尚且為數不多,中國企業一定要過“優術”這一關。
第五,未來,中國企業在社會創新上擔當的責任將越來越大。中國的發展乃至全球的發展,給中國優秀企業家提供了許多創新空間,這個創新不僅僅是商業創新,也包括社會創新,社會創新絕對不容低估。
第六,價值取向繼續改善。國家現特別重視創業和創新,但是如果國人創業和創新僅僅是為了創富,就很難實現真正的夢想。
十年以后會出現越來越多優秀的企業家,有理想、敢擔當,真正為興趣、為夢想創業創新,絕不僅僅是為創富而去創業創新。
第七,十年以后中國企業家能為解決全球重大的發展問題作出自己的重大貢獻。2012年,一位蘇格蘭朋友曾說到,中國經濟取得這么大的進展,但在近代中國人為世界又做了哪些重要貢獻?你看,蘇格蘭人出了亞當·斯密,出了休謨,還發明了青霉素,這都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思想和科學。
我堅信,將來中國也一定會出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發明,出現自己的亞當-斯密。
中國人必須有更多的全球擔當,中國人有這個智慧,也有這個能力,不僅僅解決中國的問題,更有能力解決全球性的問題,為全球挑戰貢獻智慧與解決方案。
然而,目前短視和急功近利的心態無疑遏制著我們夢想的實現。企業家心態的調整,需要更多的專注精神。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工匠精神,是需要時間來實現的。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工匠精神更要得到弘揚。無論是“重視優秀技工培養”的德國之路,還是日本企業“鎮山之寶”似的工匠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相較之下德國之路更容易被復制。
能夠“憋得住”,懷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同時擁有“站在月球看地球”的視野,才能看到新的空間,才有可能創造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思想與科學,創造出自己的互聯網革新,才敢于實現全球引領。
無論是科技變革、發展模式變革,國家治理結構變革還是全球治理結構變革,
這一系列的變革都預示著,這是一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絕好時期。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
過去五百多年,所有重大事件,問題是西方人提出來的,解決方案也由西方人提供,東方人最多是配角,僅能提供支持與配合,然而這個時代必須結束。隨著中國的再次崛起,中國崛起的意義不僅僅是經濟GDP第一,而是全球重大問題的解決我們都可以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的企業家在實踐、弘揚中國企業崛起之道方面,有不可推諉的責任,過去已經做出很多貢獻,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十年以后中國企業在自己崛起的同時,能把中國企業崛起之道說得清楚、做得到,參與解決全球重大問題的發言權越來越大,我認為這可能就是新一輪文藝復興和啟蒙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