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土豆終于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而在此前,即便貴為行業三強,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視頻的合并問題也屢屢被人提及。這種抱團邏輯背后實際上是業界對視頻生存境地特別是盈利能力的焦灼。
困難背后是技術問題,常年擺在視頻網站面前的一大命題就是“流量如何轉化為收入”,最直接的指標就是廣告,似乎流量大必然意味著廣告價值大,也就給外界一個憧憬:早晚能盈利。
但最近響巢看看(原迅雷看看)首席運營官樊旭文提出一個觀點,“流量不是衡量視頻廣告價值的惟一標準”。這個原湖南衛視廣告部主任的觀點有點意思,也許他電視人出身更能審視互聯網視頻的生存難題。
樊旭文的看法是,互聯網營銷的媒體思維與傳統媒體基本一致。未來的互聯網視頻為適應市場細分需要,為盡可能多地占有用戶,運營上將從以搶錢為出發點變為以搶人為出發點,由競爭廣告端向競爭用戶端轉化。
這看起來也屬于泛泛之談,但在筆者看來,樊旭文指的是,視頻網站應該從垂直經營緯度篩選優質流量,大而全但不聚焦的全平臺流量模式實際上很難從單位面積內提升廣告價值,甚至有可能找不到愿意為之付費的人群。
從視頻營銷的發展趨勢,廣告主也對視頻營銷提出了“傳播更精準,更細化,指向性更強,匹配度更高”的要求。品牌主開始介入內容生產,與視頻網站“共同創作”,理念的深度植入逐漸成為主流玩法。
這豈不意味著,廣告主是狡猾的,他更愿意去主導流量而不是被流量主導。比如過往某部熱門電視劇被網民熱捧,那么廣告主是看到流量才會想起來去追逐廣告位置,但這時候就會出現“供需矛盾”:優質廣告位有限,視頻網站漫天要價……但其實無論視頻網站還是廣告主都錯過了提前勾兌早早策劃的最佳時機。
視頻網站主要播出電視劇,但應該模仿電影圈越來越流行的廣告植入模式,只不過不要生硬,應當有技巧,甚至也不是簡單的“把劇中某個道具換成某個公司產品”。
這就要求視頻網站和廣告主要“累一點苦一點,但格調可以高一點”,擯棄以往簡單粗暴的“花錢買廣告位,哪管用戶不樂意”模式,在某部劇集開始制作的第一天就開始探討營銷戰略。
當視頻廣告不再以流量作為惟一價值衡量標準,精準的營銷方案使廣告有效觸達率更高,能促進形成用戶和廣告主的專享視頻,最大化廣告營銷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