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機器人市場上的主力軍,國內系統集成商的處境卻異常尷尬,盡管從數量上來看,其占據中國機器人企業80%以上,但普遍規模較小,且絕大多數廠商的年產值不高。
實際上,系統集成商在中國機器人市場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工業機器人在國內產業化的歷程較短,還沒有建立起穩定而完備的銷售網絡,機器人本體企業對系統集成商的依賴性較高。
以目前市場情況來看,ABB、庫卡等歐美系機器人企業大多采用直接面向客戶銷售和機器人系統集成為主的兩種業務模式;而日韓系的大多數機器人廠商則采用在中國鋪設代理商和系統集成商的形式擴大市場占有率。
近年來,隨著不少探路者紛紛涌入,此前被譽為機器人產業鏈最賺錢的系統集成市場吸引了不少轉型企業的青睞。
根據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428家,其中系統集成商就占88%,至今,這一數據已經成倍增長。更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
但在系統集成商蜂擁而至的背后,我國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大多面臨的核心技術薄弱、人才缺失、應用領域單一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國內系統集成商發展壯大的關鍵掣肘。
并且,從相關市場數據來看,現階段國內集成商規模都不大,一般都在1個億以下,1個億以下的企業占大部分,能做到5個億的就是行業的佼佼者,10個億以上的全國范圍屈指可數。
“由于系統集成業務大多是非標準的,可復制性較低,并且由于資金、人才等限制,很難同時進行多個項目,這就直接導致系統集成企業很難做大。”東莞一家焊接領域系統集成負責人表示。
此外,柯馬、杜爾等國外大型系統集成企業的業務集中在汽車行業,而國內系統集成企業在汽車行業競爭力薄弱,也成為導致國內系統集成企業“做不大”的重要原因。
盡管存在諸多障礙,但近年來國內市場上還是涌現一批系統集成行業的佼佼者,例如在焊接領域的瑞松科技、思爾特,噴涂領域的遠榮機器人以及專注其它細分領域的拓斯達、連碩科技等企業正迅速崛起。
“我覺得系統集成企業是有望成長為百億企業的,例如新松機器人,借助目前大熱的工業4.0概念,我覺得我們思爾特有望做到10億元。”對于自己專注的焊接領域系統集成,思爾特董事長孫啟民信心滿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內機器人應用市場需求的快速攀升,一部分規模較小、技術實力并不突出、資金鏈支撐較弱的系統集成商在后續市場競爭中的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受到擠壓。因此,對這一部分系統集成商而言,找準適合企業自身的細分領域并做強做大或許是突圍紅海的有效出路之一。
此外,目前市場上一批具備實力的系統集成商開始向整線延伸。速美達總經理李明亮表示,“近幾年,速美達在做機器人應用時,把機器人周邊的產品包括控制系統、視覺、力覺感應器等在做整合,打包成一個綜合方案的方案給客戶。”
但依靠自身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對此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建議,想要以最快方式將企業做大,可以通過融資、并購等資本方式借助外力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