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五天的榮耀新力量2.0創作特訓營近日收官,壓軸舉行的“榮耀論壇”請來了榮耀營銷部部長王曉冬,電影《十萬個冷笑話》、《奔跑吧兄弟》、《滾蛋吧!腫瘤君》制片人陳洪偉,瑞格傳播執行董事、電影制片人戢二衛,網劇《匆匆那年》總制片人朱振華,銀翼文化創始人馬賀亮以及榮耀新力量賽事出品人、電影監制、種子娛樂創始人黃星等電影和科技行業資深人士,以“電影人的工匠精神×互聯網的開放生態”為主題,為互聯網時代的生態環境下,探討中國電影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互聯網時代 中國電影更需要“電影工匠”
如今互聯網與傳統商業聯系愈發緊密,對電影行業的影響和帶動也越來越不可小覷,“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等概念經常在業內引發熱議。互聯網為電影行業帶來的影響,涉及電影融資、制作、營銷等多個環節。然而在中國電影工業尚未成型的情況下,如何既借助互聯網又把電影工業本身做扎實,是這次論壇探討的主題。
論壇主持人戢二衛提到今年暑期檔大熱的兩部影片《大圣歸來》和《捉妖記》,指出這兩部影片體現出的專注、勤懇的專業精神受到大眾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工匠’一詞提出來和互聯網進行對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榮耀營銷部部長王曉冬看來,工匠精神就是要把產品做到最優秀,“但不是低頭做事情就叫工匠精神,要耐得住寂寞,還要抬頭看路,利用好互聯網環境下產品不一樣的傳播方式。”陳洪偉和朱振華對“工匠精神”這一詞也深有感觸,陳洪偉舉例提到他在工業光魔看到電影《侏羅紀公園》的骨架道具時深受震撼,他表示,電影這個行業需要每個環節的努力,不要空談方向、理念,要一點點去做。朱振華也十分認可這一說法,認為匠人之心是本質,互聯網是契機和助力。互聯網思維會潛移默化地存在于每個人的思維中,不要把太多欲望和不純粹帶進來,要靜下來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兒。
就互聯網的熱門詞匯引起的理解分歧,馬賀亮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中國電影產業剛興起就面對互聯網興起的大趨勢,在工業體系還不夠成熟時就開始炒概念,比如互聯網思維、大數據、IP等,他說:“這些概念都沒有錯,是我們的理解有偏差,我們的電影工業基礎沒打好。應該把我們工業體系下每一個環節的縱深做扎實,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去分享你的創意和故事。”
互聯網加速了電影發展進程
但大數據要理性對待
現場各位嘉賓還根據電影圈和科技圈不同的項目研發模式和“大數據”這一概念進行了一番探討。榮耀營銷部部長王曉冬舉例說,他們很注重產品的研發。在過去的10年里,在研發里面的投入超過1500多億人民幣。通訊行業和電影不一樣,決策失誤沒有翻身的機會,試錯的代價是慘痛的,利用大數據的后天分析能夠幫助研究糾錯,這就是互聯網帶來的紅利。
制片人陳洪偉和朱振華則從電影的角度進行了解讀,陳洪偉認為電影不像通訊行業,電影有試錯的代價,得允許賠,有一個賠率的問題,所以開發投入都不太大。朱振華也認為影視的研發投入不能籠統來算,劇本的決策、導演的選擇等也要算入前期投入中。
談到大數據問題,陳洪偉認為大數據在電影上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像大炮打蚊子,數據太大,“數據沒有錯,但是要考慮在怎樣的情況下嫁接。這不是否定大數據,是面對劇本時大數據沒有直接作用。在電影行業的整個環節看下來,真正對數據的使用,更多的是看上座率和票房占比,我排了30%,票房只占5%,這就排多了,可以用這個數據指導院線排片。”馬賀亮闡釋說,所謂大數據不是數據,大數據不僅僅限于電影行業,也涉及消費習慣、居住環境等,數據是一定需要的,但是很多打著大數據旗號的公司在“忽悠”電影行業。所以電影行業對大數據的使用都比較謹慎。